孩子是否被寵壞 看這五大跡象

從長遠來看,不斷的溺愛和縱容對孩子恐怕有害,過度保護孩子避免受到挑戰的養育方式會減少他們建立適應力的機會。

從長遠來看,不斷的溺愛和縱容對孩子恐怕有害,過度保護孩子避免受到挑戰的養育方式會減少他們建立適應力的機會。

相信多數父母都希望看到孩子開心成長,甚至有時會不忍拒絕孩子的要求,因為不想看到孩子不開心。但從長遠來看,不斷的溺愛和縱容對孩子恐怕有害,過度保護孩子避免受到挑戰的養育方式會減少他們建立適應力的機會。

兒童心理學家Michele Borba教育學博士的職涯經歷中見過無數被寵壞的孩子長大後成為過度放縱、自私、不快樂和永不滿足的成年人。所幸在孩子們走入這樣的惡性循環之前,Borba博士分享了解決方法。

首先,我們要先能識別被寵壞的孩子的跡象。以下是最常見的危險信號:

1.絕不接受「不」這個答案。

2.對於別人的付出不懂感激,最常的生活用詞是「給我」,而不是「請」或「謝謝」。

3.希望別人將他的需求放在第一順位,好盡快完成他的各種需求,但不會體諒到對方的不便。

4.只考慮自己,並覺得自己才是有資格得到一切特別恩惠的人。

5.從不滿足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總是想要擁有更多、更多的玩具,永遠不知足。

由於孩子被寵壞的態度是後天養成的,在調整孩子變成更體貼、更有愛心的過程中,可能不會是輕鬆、愉快的經歷,但絕對值得。以下是Michele Borba教育學博士分享的秘訣: 

1.毫無愧疚地對孩子說「不」。許多父母誤以為拒絕孩子會降低孩子的自尊心,但研究表明,在有紀律及原則的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具有更高的自我價值感,且對他人更有同理心。

2.讚美孩子正確的事情。如果孩子總是只想得到讚揚,那麼請嘗試只在孩子為他人著想或與他人一起做某事時給予表揚。

3.增強孩子感恩的心。練習感恩可以幫助孩子感到更快樂,有更好的能力面對逆境,並提高對生活的滿意度。

4.練習「等待」。研究表明,能夠暫停、等待和延遲享樂及需求,有助於提高未來的學業和財務成功機率。

5.點出孩子不夠體貼他人的動作,並協助發揮同理心。例如:「當你不問同學就直接從他手中奪過糖果時,你認為同學的感覺會如何? 下次你能怎麼做來避免這些受傷的感覺呢」

6.更多專注於給予,而不是獲得。為孩子找機會去為他人服務,例如捐贈玩具到兒童醫院等。在獲得方面也要設立限制,並學會表達感謝。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ykbyn8

參考資料:孩子是否被寵壞 看這五大跡象 https://reurl.cc/GeqkmA

(文章授權提供/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