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奢侈稅已經開徵,不過豪宅的議題卻沒有太多降溫的現象,一向被歸類為豪宅規劃專家的設計師-陳嘉鴻,最常應對的媒體採訪也多半離不開豪宅如何規劃,不過私底下的他卻表示:「雖然豪宅被當成現代人的身分表徵,不過我處理的案子只能說都是好宅,卻不一定是豪宅,之所以總是給人豪宅的聯想,那是因為我對各種材料特性非常了解,可以讓最平凡的素材展現不凡的精緻美感,加上對於施作品質的高度講究,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才能讓每個作品都能具備比美豪宅的價值感!」
空間資料
座落位置|台北‧信義區
建築形式|電梯大樓
空間坪數|約60坪
室內格局|外玄關、三大房兩大廳、休閒書房
使用建材|天然石材、天然木皮、實木地板、棉紙玻璃、茶鏡、訂製傢具、進口壁紙、壁布
老客戶超高的回籠率,一直是IS國際設計引以為傲的事,當然也是對團隊實力最直接的肯定!平常話很精簡的陳嘉鴻,對於消費者普遍的高評價當然很欣慰,不過他也希望大家除了欣賞這些精緻的視覺藝術以外,也能多關注他為了追求更優越質感所作的種種努力,他說:「所有的空間規劃都會面臨預算限制,如果有機會能碰上只要東西好;預算無上限的客戶當然大有可為,但十成九九的案子都得精打細算,在有限資源裡創造物超所值的價值感。」
使命感+堅持=超高回籠率
訪談中陳嘉鴻也提到:「許多客戶在合作第一次之後,往往第二屋、第三屋、甚至小孩成家立業了還是都會回來找我,原因不是我比較便宜,我絕對不便宜,習慣比價、削價的屋主不會找我,客戶回籠的唯一理由是因為我比屋主本人更要求,沒有達到自己品質門檻的東西,絕對不會交給客戶,讓他們錢花得很甘心、很放心的緣故。」這樣的堅持與受人所託的使命感曾經讓他吃足苦頭,但也因此練就好眼力與一身真功夫,曾經光憑肉眼就看出巨型天花板兩側不到0.3mm,微乎其微的水平落差,連擁有數十年老經驗的木工師傅都驚訝不已,也曾經因為品質不滿意;一次大刀闊斧汰換數種工班,這對其他總是遷就工務部門的設計公司來說,是不可思議也無法想像的事,不過他堅持:「好的設計;一定要對的人才能完美執行,而好的師傅光有純熟技藝不算真的好,還要紀律嚴明,才能應付所有施工現場發生的各種狀況,換句話說,人員的素質,才是我管控風險的主要項目!」
許多設計師成名之後就不再跑工地或現場監工了,原因很多;沒時間、沒體力、沒必要都有可能,不過陳嘉鴻卻依然每天親自巡視工地,「雖然有時候一天要跑很多場,當然也很累,不過卻能掌握現場第一手的狀況,越快發現問題越快能解決,少了時間的延宕也能降低成本,所以客戶都很習慣一切交給我。」
此外,陳嘉鴻對於只做豪宅的主觀印象也要再次澄清:「我只會作好宅;卻不一定是豪宅,許多人都覺得我的設計看起來很昂貴,但其實我用的材料都不貴,許多作品裡看得見的都是常見的石材、木皮、線板、壁紙類建材,品質雖好卻稱不上稀有昂貴,不過我就是能以這些尋常的建材,營造出不平凡的精緻質感,讓300萬的預算增值500萬以上的價值感!」
處處用心的精彩饗宴
由這處新近完成的雅緻住宅,可以清楚觀察到陳嘉鴻透過各種技巧與用心,展現高人一等的氣度與不凡質感。主要玄關機能集中於外梯廳,梯廳周邊牆面以高雅的古典壁紙修飾,兩側分別是造型各有巧妙的收納高櫃,共同營造賞心悅目的迎賓氣氛。
開放規劃的公共空間包括客廳、餐廳、廚房與休閒書房,順應樑向精準定位的分區天花造型低調界定空間,線條細膩的層次美感加上柔和的情境燈光點綴,讓人充分感受各種生活中的美好情節。 明亮的客廳搭配富於質感的訂製傢具,電視主牆以兩側對稱木作高櫃,襯托中央石材的晶潤光澤,左側建物本身的屋凸,在不影響主牆對稱性的前提下,以精準的圓弧燈柱銜接,表現極高的工藝水平。
光潔的餐廚區與客廳、書房比鄰,餐桌旁以大面明鏡鑲嵌的框景牆設計,經過影像反射讓空間看起來更寬敞,這裡除了人性化的動線與機能佈局,設計上更強調生活情趣與家人互動的便利性,包括角落的斜角精品櫃、俐落L型餐檯與一氣呵成的廚房工作區,滿足悠閒又愉快的餐敘氣氛。
接下來為了減少不必要的走道空間,爭取實際地坪的使用效益,陳嘉鴻刻意將棉紙玻璃特製的沙發背牆縮短,利用露出局部書櫃的技巧,讓廊道前端成為書房一部份,也讓書成為公共與私密空間,兩者情境上的轉換點,精緻的書房內配置行列式的上下書櫃設計,雖然是簡單的實用量體,卻能和諧地軟化視覺印象,營造迷人的溫馨況味。
全宅每一間個別臥房都是美侖美奐的專屬空間,除了舒適的空間感,各種休憩、收納、視聽機能一應俱全,彈性十足的巧思創造了眼前的精彩畫面,設計者透過設身處地的用心,延續生活與美學之間的親密連結,就算是每天規律的柴米油鹽,也能傳達歷久彌新的獨到品味!
轉載自好房誌 裝潢家出招
(轉載本文時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