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管理照顧制度改變 偏鄉長者照顧恐面臨困境

配合衛福部長照2.0政策自109年4月起花蓮門諾醫院於花蓮縣中區(萬榮鄉、光復鄉、豐濱鄉)設立「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以下稱為本中心),111年服務範圍再擴增至瑞穗鄉

老年人口持續攀升恐會面臨失能或失智的狀況,依據國際失智症協會(ADI)2019年全球失智症報告,估計全球有超過5千萬名失智者,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目前失智症相關成本一年一兆美元,2030年預計將增加一倍。臺灣失智症協會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之全國總人口成長中推計資料,再依失智症流行病學每五歲盛行率推估,115年臺灣推估約37萬名失智症患者。罹患失智症個案在初期往往會和正常老化會難以分辨而被忽略,若未能極早發現、極早介入提供藥物或非藥物治療,延伸失能情形將會快速進行,而後造成長期照顧之負擔。

配合衛福部長照2.0政策自109年4月起花蓮門諾醫院於花蓮縣中區(萬榮鄉、光復鄉、豐濱鄉)設立「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以下稱為本中心),111年服務範圍再擴增至瑞穗鄉,提供失智者社區式個案管理及照顧者需要支持性服務,強化個案服務管理及登入共同照護平台運作,建立在地可近性之失智社區整合照顧服務模式。

本中心負責執行區域65歲以上人口比率除萬榮鄉(原鄉)約11%,其餘區域為23~25%,鄉內等於有四分之一人口皆大於65歲,近兩年在偏鄉執行失智個案管理服務工作發現:以照顧人力結構比花蓮市4青壯年照顧1位老人、但中區光復鄉則是1個青壯年照顧1位老人,社區訪視確實發現失智長者照顧人力明顯不足,且雙老照顧比率高對於失智疾病認知及照顧者照顧能力相當不足,服務區域內長照資源分布不均及不足,花蓮偏鄉交通可近性不足眾所皆知,然對於失智症個案來說連出門就醫都是障礙,故輕度失智疾病個案因為長期未能獲得穩定追蹤造成失智症合併精神行為症狀(BPSD)無法控制,其中有40%為中重度失智個案,在地居家醫療無法提供專科照顧下,後續疾病發展就會導致臥床必須仰賴更多的長照服務資源介入,照顧者長期疲乏下也會逐漸漠視長輩照顧服務需求。

兩年來我們整合四區行政、衛政單位建立失智推動委員會,透過衛生所及文化健康站的協力,積極在部落進行失智篩檢,每天在部落穿梭上山又下海,很務實透過社區訪視把168位偏鄉失智個案找出來,透過本院醫療團隊協助建置整合性(快速通道)就醫診斷流程,縮短就醫確診時間,由過去四次看診可能耗時2-3個月縮短為兩次1個月內完成,大大提升個案及家屬就醫的意願,失智確診率更高達100%,失智據點布建也隨著個案管理量的增加透過地方社區組織加入社區照顧,失智據點由四處增至十處,目的希望提升失智社區服務可近性讓失智個案在社區獲得好的照顧,引入神經內科居家醫療團隊補充地方專科性不足,上山下海克服距離限制將醫療帶到家中,就是希望失智個案用藥穩定不會因為個案BPSD造成家屬沉重的照顧負擔。

失智共照中心服務要成功-「個案管理師」絕對是很重要的靈魂人物,個管師不僅需具備在地文化敏感度有能力轉譯在地文化、有失智疾病照護專業能力及經驗,同時也要有能力掌握社區資源以利資源轉介,失智個案需要專業人員長期陪伴建立信賴感,透過持續性要個管師做跨專業間溝通,掌握個案疾病動態及調整用藥,個案管理師過去照護經驗很重要特別是精神行為照護,本中心兩位個案管理師一位是精神科領域服務經驗超過8年以上的護理師,一位是工作20年但在社區社工也投入3年非常有經驗的社工師,有失智照護經驗相較對失智照顧敏感度高,相信一定能理解更有利解決個案及家屬照顧相關問題,兩位個案管理師業務執行上相輔相成。

▲個管師到宅為長者量測血糖

明年起失能且失智者將取消失智共照服務,本院也執行社區整合中心工作,A個管背景多元現行訓練課程僅有兩小時失智症需求分析及資源連結,A個管即便上了初及進階各8小時失智專業人員訓練,過去未有照顧失智個案經驗,尤其在精神行為照護更是需要實務照護經驗累積,現行A個管AA01及AA02的訪視及家電訪,無法滿足失智個案及家屬因為疾病有時需要高頻次家訪及處理很多複雜且恐跟醫療照護相關問題,明年制度的轉變無疑是再一次迫使偏鄉失智照顧走向崩解,好不容易慢慢透過失智社區友善經營讓失智個案逐步找出來,專案計畫執行迄今補助經費以服務量計算,對於在偏鄉認真投入機構無疑就是看不到也吃不到,政府覺得個管師及失智共照中心個管師「雙重服務」,但失智共照中心絕對不僅是做醫療確診工作,我認為應朝向「共管服務」,就像居家醫療個案多數都是長照2.0的個案,大家專業合作朝向共好,再一次呼籲政府希望能重視偏鄉失智個案的需要,別讓失智共照中心淪為「詐騙集團」因為在偏鄉階段性工作根本尚未完成,失智體系布建根本不足。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