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謙 會吃才健康」Part2:注意身體給你的警告

每一種事物,在發生巨變前,都會有一些預兆,只要發現並重視這些預兆,就可以提前做好應急的準備。

例如強震來襲前,天象會發生變化,如地震雲的出現;地象也會有些微徵兆,如地下水走味,或者變熱;動物會躁動不安。這時候,只要能夠重視,做好抗震防震的措施,就可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生病也是如此,在生病之前,也會有一些預兆,只要及時發現,並且在飲食起居上注意調養,就能大為降低疾病發生的機率。

中醫提倡「治未病」,治本不治標

日常生活中,「陰陽不調」會通過某種方式表現,例如,年輕人長青春痘,這是上火的表現之一,體內陽氣盛於陰氣。飲食清淡些,吃點退火的食物,很快就會緩解,這是一個治本的方法。

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是,中醫提倡的是「治未病」,不是「遮未病」。舉例來說,水燒開後想把水溫降下來,倒一杯冷水進去,水溫也能下降,但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根本辦法是把火熄滅。加冷水,揚湯止沸是治標;熄火,釜底抽薪才是治本。

我們都聽過「掩耳盜鈴」的故事,這個故事很幼稚,也很可笑,可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生病的時候,都和故事中人物所犯的錯誤一樣愚蠢,我舉個身邊的例子。

孔醫師生活實例

實例1 打針、吃藥治標不治本

一位外商公司的部門經理,平時工作很忙,幾乎沒什麼休息時間,幾年前就開始睡不好,經常失眠。

他解決失眠的方法就是吃安眠藥,從每晚半片到一片、數片;後來發展到頭痛,安眠藥又換成止痛藥,最後實在沒辦法,才去看醫師。

結果現在辭職在家靜養。安眠藥、止痛藥,就是那隻摀住耳朵的手。

實例2

一位女性朋友,每個月的月經都會晚來10天左右,而且顏色較深、帶血塊,有時甚至停經。如果找較有經驗的中醫看病,調節飲食,開兩副藥吃,很快就能恢復正常。可是她嫌中藥難吃,為圖省事,每次經期就去醫院打針,第二天月經就來。

半年前,她找阮勁平醫師看病。阮醫師看過之後,建議她最好別打針,去醫院檢查,她不聽,結果最近發現罹患卵巢囊腫。

平日一定要注意生活習慣、飲食均衡,等到真的需要看醫師,付出的時間、精力和財力就無法言喻了。

(轉載本文時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