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診不再霧煞煞! 新解剖區「骨盆區」助醫診斷

新腹部表面解剖區「骨盤區」則可經由觸診,藉由分辨疼痛處,區分骨盤腔疾病和非骨盤腔疾病,可以幫助醫師經由簡單的觸診來解決迷惑。

傳統的腹部觸診,使用腹部四分法或九分法,對於女性腹部急症診斷因不能確定疼痛器官的位置,是否確實在骨盤腔,常會造成醫師的迷惑。不只可能拖延婦女疾病,也造成醫師的診治負擔。

新解剖區「骨盤區」 獲國際肯定、解決婦科難題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醫師歐名哲提出,婦女常有骨盤腔疾病,卻無法經由觸診確認疼痛器官位置,是婦科醫學上一大難題。新腹部表面解剖區「骨盤區」則可經由觸診,藉由分辨疼痛處,區分骨盤腔疾病和非骨盤腔疾病,可以幫助醫師經由簡單的觸診來解決迷惑。

世界知名教科書Rosen急診醫學作者Rosen Peter也提及,認為是有用的新發現;同時急診大師Michael Witting也於新出版的SCI文章(作者歐名哲等)中提到對於疾病診斷的肯定。

隔離方法分割「骨盤腔」 突破解剖學限制!

歐名哲提到,傳統上因腹部器官彼此相近及內臟神經分散傳達,而無法在解剖學設立骨盤腔於腹部表面的專屬區域,他與其它作者使用隔離方法分割骨盤腔於腹部表面位置,使骨盤腔疼痛侷限於新解剖區-骨盤區(pelvic area),非骨盤腔(non-pelvic area)疼痛侷限於非骨盤區,從而明確地分辨骨盤腔疾病和非骨盤腔疾病,因此突破解剖學的限制,而成立新解剖區-骨盤區(pelvic area)(Ou MC area,歐名哲區)。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