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檢早期乳癌降低風險 「乳房影像診斷」功不可沒

徐先和教授(右五)強調,針對不同亞型的乳癌也會有不同對應治療方式,因此乳癌診治需多專科團隊討論後配合診治,包含乳房外科、腫瘤內科、影像診斷科、與病理科醫師等,這些都是提高乳癌五年存活率,甚至讓乳癌最快達成「癌症痊癒」發展的重要一環。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好發的癌症,不僅持續多年且毫無減少趨勢,聽起來很可怕,但隨著政府提供免費乳癌篩檢的普及,與衛教團體的積極宣導,雖然乳癌發生率高,但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多數個案預後良好,依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 0期乳癌5年存活率97.7%,第1期乳癌5年存活率95.7%。其中「乳房影像診斷」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

45歲以上婦女 兩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

目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乳癌篩檢政策是:針對所有45-69歲婦女及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的婦女(家中祖母、外婆、母親、女兒或姊妹曾罹患乳癌),提供每兩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篩檢,但不少人會好奇,為什麼要用乳房X光攝影?篩檢年齡又有什麼依據?

台北三軍總醫院放射診斷部科主任、國防醫學院放射診斷學科教授、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常務理事徐先和教授說明,乳房X光攝影是醫界公認作為「乳癌篩檢」最重要的利器。不僅能找出腫塊,對於早期或零期乳癌的徵兆-鈣化點的偵測更是靈敏。根據統計,75-80%的乳癌發生在40歲以上女性,其中多數沒有家族病史,也無特殊發病原因,因此40歲以上的婦女,都需關注乳癌篩檢。

「這兩項」篩檢同時做 揪出90%以上乳癌患者

但乳房X光攝影也有限制,徐先和教授說明,亞洲女性乳房組織較緻密,在X光影像顯示中,正常乳腺與惡性腫瘤皆以白色影像型態顯示,會讓乳房攝影的靈敏度大幅降低,且因乳房X光攝影仍有微量輻射,不建議短時間內重複施作,有時也可能因擺位問題或判斷看法相異,進而產生不同解讀,此時,以乳房超音波再次檢查,可協助找出小型腫瘤,且醫師可藉由超音波導引,執行切片檢查,獲得準確的病理診斷。徐先和教授表示,同時施作乳房X光攝影與乳房超音波檢測,可提高約8%-24.4%的乳癌偵測。一般而言,專業的團隊以高品質的乳房X光攝影與超音波掃描,可找出高達九成以上之乳癌患者。

徐先和教授也補充,女性到了更年期後乳腺會逐漸退化,轉變為脂肪型乳房,此時在X光顯影下會呈現暗色,較不易與癌細胞亮點混淆,因此靈敏度相對會提高,所以年齡也是乳房影像診斷選擇的一大依據。

不僅能找出早期乳癌 精確篩檢決定治療方向

曾有一位40歲的張小姐(化名),因在家自我檢測摸到乳房內側硬塊,前往鄰近地區醫院就診,初步用乳房超音波檢查,於乳房內側發現單一顆1cm腫瘤,局部切除化驗後確診乳癌。

本要施作乳房保留手術局部切除,後來張小姐經親友介紹轉至醫學中心,同步做乳房X光攝影後,發現乳房外側亦出現密集簇聚之惡性鈣化點,因此醫師建議她考慮手術全切除,降低轉移與復發風險,由此可知,精確篩檢也會大大影響到治療方式之選擇與預後。

徐先和教授強調,針對不同亞型的乳癌也會有不同對應治療方式,因此乳癌診治需多專科團隊討論後配合診治,包含乳房外科、腫瘤內科、影像診斷科、與病理科醫師等,這些都是提高乳癌五年存活率,甚至讓乳癌最快達成「癌症痊癒」發展的重要一環。

自覺健康不等於「真健康」 等症狀出現恐延誤治療

根據國健署調查發現,女性不願意接受篩檢的原因有近半是因為「自覺身體健康沒有需要」,對此,徐先和教授說,僅有低於4%乳癌患者會出現明顯乳房疼痛症狀,多數為無痛之乳房腫塊或異常鈣化點,而影像檢查才能真正揪出無症狀的早期乳癌,呼籲民眾:乳癌無法預防、定期參與篩檢,發覺早期腫瘤、及時治療,讓乳癌不再是致命的絕症。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