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被後車追撞頭暈、想吐 當心「揮鞭症候群」上身

一位26歲的年輕男性,參與卡丁車競速被後車追撞,出現頭暈想吐症狀,經診斷為「揮鞭症候群」。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復健部主任蕭安芳表示,該患者經追撞的瞬間,頭部急速向後又立即回彈,如抽鞭似的甩動,造成頸椎的傷害,經增生療法,已恢復正常。

一位26歲的年輕男性,參與卡丁車競速被後車追撞,出現頭暈想吐症狀,經診斷為「揮鞭症候群」。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復健部主任蕭安芳表示,該患者經追撞的瞬間,頭部急速向後又立即回彈,如抽鞭似的甩動,造成頸椎的傷害,經增生療法,已恢復正常。

揮鞭症候群 頸椎曲線改變

蕭安芳主任說明,在急診時排除腦震盪的可能後,再經頸椎X光檢查,發現該患者的頸椎由正常的C形曲線,變成挺直的狀態,是典型的「揮鞭症候群」,即因巨大外力造成頸椎附近的肌腱、韌帶、肌肉及神經血管等軟組織拉傷。

因症狀影響到病患日常生活,建議施做自體血小板增生療法(PRP)合併物理治療,以快速修復頸椎軟組織並恢復頸椎的穩定性。

自體血小板增生療法  多數施打一次預後佳

蕭安芳主任說,增生療法在台灣的發展越來越蓬勃,是一種刺激身體軟組織(包括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軟骨)重新修復的療法。增生療法的注射溶液分為高濃度葡萄糖水和自體血小板(PRP)兩種,高濃度葡萄糖水的增生療法通常需每月施打一次,連續六個月才算完整療程;而自體血小板的增生療法大多只要施打一次即可。尤其對急性「揮鞭症候群」的患者,自體血小板增生療法是較佳的選擇。

高強度碰撞性運動 出現不適應立即就醫

在復健部門診中,最常見的揮鞭症候群患者,是開車在路上冷不防地被後車追撞,通常車損不是很嚴重,但卻被撞出頸椎的傷害,這樣的傷有時不會立即出現症狀,大部分會在受傷24至48小時內發生頭暈、耳鳴、頸部疼痛、噁心嘔吐、甚至焦慮失眠等症狀,因均屬非特異性症狀,故常常被延遲診斷,或被當成心理問題治療。

蕭安芳主任提醒,一旦出現相關症狀首先要診斷是否為腦震盪,經排除腦震盪但相關症狀未緩解時,就值得懷疑是否為頸椎揮鞭症候群,宜及早尋求復健醫師做進一步診療,以免病情惡化。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