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共同訴求:享有良好生活品質

星期日(5月20日),在台北世貿有一場「風濕病新知講座暨高德亨醫師紀念演講會」,由國泰綜合醫院風濕科陳堃宏醫師主持,及其他國內各大醫院的風濕免疫科權威醫師分別演講。陳醫師表示,關節炎中破壞力最廣、最強者首推:類風濕關節炎,是全民健保重大傷病之一種。這種慢性疾病可輕可重,因此對於此類患者的治療新目標應該著重在改善及保持生活品質。
 
陳醫師說,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不等於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ic arthritis〉,類風濕性關節炎〈RA〉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病人以女性居多,女和男比例約為3:1。發病年齡平均約為30~50歲。類風濕關節炎從早期「一日類風濕,終身類風濕」,到了近三十年之現在,類風濕關節炎能早期診斷與及早治療,使部份骨侵蝕之早期類風濕病患,侵蝕處又回復完好,此為類風濕關節炎病患之曙光。甚至有些病患經過藥物性及非藥物性治療後,可以達到幾乎無病狀態,更是接近的良好生活品質的體現。
 
活得長久不如活得好!現代人普遍講求追求良好的生活品質,而非長命百歲卻又深受一身疾病所苦。陳醫師說,根據美國統計資料顯示〈西元2000年以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平均壽命會減少3至18年,但是生命的長度本來就不是我們每個人可以預知的,故這一類疾病的種種治療都將致力於提高病患的生活品質。
 
陳醫師進一步說明,由於個體間遺傳、基因、免疫系統與環境間的交互影響,都是個人罹患疾病風險性不同、對治療反應不一的主要原因。提倡個人化醫療,利用分子生物的新技術,讓病患能使用到較適合自己的藥物。醫師按照每個病患不同的免疫系統做有效且精確地調整,將能達到醫療個人化,做最有效的治療方式。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