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溝通,讓愛有呼吸空間

放慢溝通,讓愛有呼吸空間
 
「你平常都跟爸媽聊些什麼呢?」幾年前在某個親戚聚會場合,我問一位十四歲的國中生。」
 
「我很少跟他們聊天。」他一副無所謂的模樣說。
 
「連很重要的事情,需要跟爸媽討論的也不說嗎?」當時澤澤五歲,正處於事情都會跟爸媽講的年紀,所以我聽到這孩子的反應有些驚訝。
 
「有是有,但還是很少。」他想了一下子。
 
「若是他們主動詢問,你會怎麼回答?」我好奇的問。
 
「看問什麼。若是話題很無聊,我就會回:還好啊、不知道、差不多、你說呢、我忘了……然後,趕緊進房間寫功課跟滑手機。」他說了一連串三個字的敷衍答覆。
 
「是什麼原因讓你不想聽也不想回答呢?」我再問。
 
「覺得煩吧!他們總是一直唸我、批評我。好像做什麼都不對、不夠好,只有聽他們的才是對的。」
 
「你可以試著表達想法。」
 
「我講過,但沒有用。不是被唸,就是罵我愛找藉口、頂嘴、不孝順……所以我也懶得說了,躲在房間裡還比較自在。」
 
「那你就讓他們唸喔?」我反問。
 
「對啊,反正我就站著想自己的事,等他們唸完。」原來他在等時間過去,爸媽說的話,一個字都沒聽進去。
 
「我相信你爸媽是愛你的,為什麼你聽不進去呢?」我由衷地問了他最後一句。
 
「不知道耶。就是不想聽。」他抬起頭,看了看天空。
 
他那大人般的口吻,從依舊稚嫩的臉龐說出來的話,讓我深思了許久,也開啟我想要進一步探討親子溝通問題的念頭。
 
是什麼原因,從五歲的滔滔不絕,到十四歲的惜字如金?
 
是什麼原因,從喜歡黏在爸媽身旁講話,變成只覺得爸媽很煩?
 
是什麼原因,從任何話都跟爸媽說,長大後卻只想跟同學分享心事?
 
正是因為我們太愛孩子,同時也太愛「教」孩子,而忘記要「聽」了。
 
溝通是為了理解而不是聽話
 
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開始說人生的第一個不要。隨著他們日漸長大,自我意識也愈來愈強,可能講出不好聽的話,或是做出我們意料之外的行為。愛孩子的我們當然知道要教他,於是,這時就需要溝通了。
 
親子溝通常常遇到兩種狀況,第一種是爸媽完全不聽孩子說話,認為孩子的表達是在挑戰權威,習慣以大人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的行為,因此不能接受孩子的哭鬧,也無法理解明明是為他好,他為什麼不願意呢! 若是孩子反抗,批評、指責、謾罵隨之而來,只有聽話與照做才是最乖、最孝順的表現。
 
第二種是爸媽聆聽孩子的目的,不是為了討論與想辦法,而是為了反駁與說服,甚至用愛來勒索,用繁瑣的說詞與囉唆的道理實施假民主,本質上卻依然是要孩子聽話。這一類型的父母,聽演講與看教養書的目的,根本沒有想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會有情緒?為何會反彈? 只希望得到「孩子不要再吵的方法」與「快速說服孩子的秘招」。
 
當溝通變成從上到下的命令時,親子之間的感情肯定會愈磨愈薄,最後演變成孩子只想躲在房間,甚至不想回家的地步。孩子內心想傳達的事情,達不到分享的目的,只得到爸媽的誤解、忽略與碎唸,導致寧願跟同學說,也不要跟爸媽說的現象。這些情況絕對不是爸媽自我安慰一句「青春期叛逆」就能忽略,而是與孩子從小到大都溝通不良所累積的結果。
 
溝通是在同一平面的交叉線,是為了要達到「共識」、得到「雙贏」與互相「理解」之目的。
 
雙向溝通,同一國的感受
 
我喜歡孩子直接哭、鬧或是堅持己見,因為這些都是他們表達的方式。表達才是溝通的開始。孩子用哭來傳達情緒、用鬧來表現想法、用堅持來展現個性。我們接收到這些訊息,再用好的方式來處理、好的溝通來應對,親子關係才會有呼吸的空間。
 
在這層相同頻率與溫度的呼吸空間裡,我們能聽懂彼此的話語、聽進對方的想法、感受互相的信賴、想出雙贏的方法,如此才會讓孩子有著我們跟他同一國的感受。唯有相互了解的同一國,孩子真心認為爸媽懂他,爸媽願意傾聽他說話,那麼,孩子內心想講的話,才會最想跟我們講,而我們所講的話,孩子才願意聽進去,達到真正的雙向溝通,建立起一輩子聊不停的親子關係。
 
世界運行得很快,我們對待孩子也跟著急促了起來:早上趕著孩子去上課,一有拖延就開罵,因為會害爸爸上班遲到;晚上趕著孩子上床睡覺,一有哭鬧就不耐,因為會讓媽媽無法休息。在忙碌的生活中,要找到適合親子雙方的溝通與教養方法,相當需要「陪伴」與「耐性」這兩個最簡單,卻也最難辦到的事情。
 
《世界愈快,對孩子說話要愈慢》這本親子溝通書,用實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和大家分享如何跟孩子慢慢說。因為唯有「慢」,我們才可以聽懂他想表達什麼;唯有「慢」,我們才可以思索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唯有「慢」,我們才可以讓孩子在愛的話語中快樂成長。

--- 本文摘自《世界愈快,對孩子說話要愈慢:澤爸42個慢溝通提案,幫爸媽戒掉情緒恐嚇式的快教養》一書作者序,采實文化
 
作者簡介
魏瑋志(澤爸)
 
親職教育講師、親子天下特約專欄作家(嚴選部落客)
電視節目、電台廣播、親子雜誌擔任親職教養專家
 
擁有一子(澤澤)一女(花寶)的爸爸,一位全職媽媽的老公。
 
用心陪伴孩子、細心照顧孩子,下班回家看到他們,變成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喜歡跟孩子打鬧遊戲、喜歡與孩子聊天、喜歡反問孩子問題、喜歡與孩子一同成長、喜歡被孩子依賴的感覺,因而決定專心投入親職教養領域,傳遞心中理念,鼓勵爸爸們一同照顧孩子,努力當個上班族「好爸爸」。
 
用演講分享理念、用文字寫下故事,樂於身為父母的這趟美好旅程。參與各公司行號、機關單位、學校等團體數百場親職講座,全台包括離島跑透透,與上萬名父母親自分享教養體驗,網路臉書則超過五萬六千名粉絲。擅長演講主題:親職教育、親子溝通、親子教養、父母效能、夫妻關係。著有:《讓孩子在情緒裡學會愛》、《世界愈快,對孩子說話要愈慢》。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