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慎防腸胃道疾病 小心baby又吐又拉(下)

6個月以上嬰幼兒就會感染
第一次感染輪狀病毒,通常是在孩子6個月到2歲之間,通常症狀較強烈,爾後即使仍容易受到同一種病毒的侵襲,但反應會一次比一次減輕。得到此病症之後,孩子會出現發燒、嘔吐及腹瀉等症狀,有些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血糖降低及代謝性酸中毒、無精打采的樣子,若有嚴重脫水現象則需住院治療。

醫師評估病童為輕度或中度脫水之後,會投予益生菌及緩瀉劑等處方來減緩孩子的症狀,並給予含有葡萄糖及電解質的口服點滴,幫助病童補充能量、避免脫水。

運動飲料視情況補充
若症狀輕微,除了在家好好休養、多吃清淡的食物以外,爸比媽咪視情況可為孩子補充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溶液。

一般人習慣使用的補充電解質方式,就是容易買到的運動飲料,但林隆煌醫師提醒,運動飲料雖然含孩子所需的鈉離子,但同時卻也包含過高的糖份,飲用太多對身體幫助不大,若為重度脫水腸胃炎反倒會「越喝越拉」!

另一個應注意的是運動飲料較適合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飲用,若真的需要補充電解質,仍建議飲用由醫師提供的「口服點滴」較為理想。

腸胃炎途徑多,生活預防難
既然腸胃炎的照護如此困難,那麼「預防」似乎就變得非常重要了;可惜困難的是輪狀病毒容易傳染,只要相當稀少的數量即可造成疾病發作,如果經濟狀況許可,疫苗仍可能是最有效的途徑。

此外,輪狀病毒的感染與環境清潔與否並沒有絕對直接的關係,就算將家裡打掃乾淨並控管飲食來源,孩子仍有相當機會染病,父母不應對孩子的生病原因太過自責。

糞口傳染,幫寶寶換尿布都可能中標
經由糞口傳染的輪狀病毒,只要孩子從任何地方接觸充滿病毒的來源(例如廁所的把手),再習慣性的吃手指或是摸鼻子時,便有機會將病毒送進身體裡,相當難預防;而就醫學理論的角度來看,若想要讓孩子完全與其他染病的幼童隔離,就必須讓他們隨時與其他孩子保持一公尺以上的距離、並隨時隨地清潔雙手,實際的實行相當困難。

此外,若孩子已經受到感染,爸比媽咪需要常常為他們更換尿布外,也要記得清洗自己的雙手,雖然大人受感染的症狀不會太嚴重,但仍難避免在照顧寶貝的同時自己也受到感染。

再乾淨的都市都有病毒存在
基於對腸胃炎的認識,爸比媽咪可能會以為輪狀病毒多會存在於生活環境不佳的落後國家;事實上,從研究中發現,即使在衛生進步的地方,如廢棄物的分類處理及下水道排放系統良好的歐美地區,在環境中輪狀病毒的數量與一般國家無異,可見其數量與環境衛生沒有一定正相關。

廣泛使用的疫苗,可預防嚴重病症
目前廣泛被使用的輪狀病毒疫苗,已被證明可有效預防孩子因腸胃炎住院的機率;台灣市面上共有兩種輪狀病毒預防疫苗──分別是需要使用2次的單價、及使用3次的5價,兩者價錢大約差一千元,但以單價的效果稍為顯著,且必須在2~6個月內完成,若不小心錯過了就只能選擇另一種疫苗,但只要接種一次疫苗便有一定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此兩種皆為口服疫苗,寶貝不必忍受挨針之苦,使用的前後30分鐘不可以吃任何東西。

林隆煌醫師於採訪最後呼籲,對大部分家長來說,疫苗費用仍是一個不小的負擔,目前有些國家已將疫苗納入公費項目,他期許將來政府若有經費,能讓台灣的寶貝們皆享受到公費疫苗的好處,減少孩子們罹病及家長們因需照顧孩子而付出辛苦的代價。

採訪整理/黃名瑄
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級醫師 林隆煌
插畫/日光路

林隆煌
現職: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級醫師
學歷: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輔仁大學醫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台灣小兒消化醫學會理事長、美國紐約州水牛城兒童醫院小兒消化學研究員
 
*更多內容請參考:【BabyLife育兒生活】2013年12月號。http://www.mababy.com/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