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1萬」變親子理財教材 專家教戰培養兒童金錢管理力

如果家庭願意將這次補助機會,視為親子一起練習、共同面對生活的經驗,那麼這筆補助帶來的價值,將遠遠超過1萬元本身,也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一項重要的養分。

如果家庭願意將這次補助機會,視為親子一起練習、共同面對生活的經驗,那麼這筆補助帶來的價值,將遠遠超過1萬元本身,也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一項重要的養分。

最近全民「普發 1 萬元」開始可以提領入帳,許多家庭帶著孩子前往 ATM 提領,讓親子理財與金融安全教育議題浮上檯面。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許維堅表示,許多孩子因為生活經驗不足,對看似可提領現金的神秘提款機感到好奇,這時正好是家長引導孩子們理解「金錢從哪裡來、如何安全使用」的最佳時機。尤其年滿13 歲以上青少年,已可自行登記領取補助,他建議家長應透過穩定陪伴與開放討論,幫助孩子從零開始,建立金錢管理與風險意識。

家長陪同孩子操作ATM  共同討論金錢用途培養責任感與判斷力

許維堅主任指出,家長在與孩子一起操作ATM時,第一步就是從「安全」開始教起,包括教育孩子站在提款機前操作時,要注意周遭環境、使用時要遮住密碼、確認機器是否正常等。家長若能以冷靜、有序的方式示範,能讓孩子理解提款機不是「按一按就有錢」的玩具,而是需要謹慎對待的設備。

另外,孩子對ATM的好奇,往往也反映出他們在探索金錢的價值與選擇。許維堅主任建議,家長這時可進一步與孩子討論,當拿到政府發放的1萬元現金,是否要將部分金額進行儲蓄、如何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甚至帶領孩子思考,是否願意撥出小額做善事,親子間透過討論,都是帶領孩子練習責任與判斷力的好時機。

普發1萬變教材 把補助轉化為孩子金融安全素養

許維堅主任強調,金錢觀與安全習慣並非一次就能建立,而是需要在生活中反覆練習。從每一次提款、匯款或檢查帳單,都能成為孩子對金錢、理財教育的一部分。對孩子而言,「普發1萬元」不只是補助,而是一堂實用的財務課,從如何安全使用 ATM、理解金錢與勞動的連結、培養風險意識與自我管理,都能在家長的陪伴與示範中逐步養成。 

草屯療養院院長丁碩彥表示,普發1萬元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份涵蓋「金錢理解」、「自我保護」、「自主與責任」的重要教材。丁碩彥院長並提到,如果家庭願意將這次補助機會,視為親子一起練習、共同面對生活的經驗,那麼這筆補助帶來的價值,將遠遠超過1萬元本身,也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一項重要的養分。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