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拒絕,許多人會擔心對方會不會討厭我?會不會覺得自己很難相處?會不會心情很沮喪?回絕,不是強勢的人才做的事嗎?
習慣接受請求?內心其實很消磨
為了避免受到傷害,全盤接受所有邀約與請求,久而久之,拒絕這件事會變得越來越沉重,甚至會倍感壓力。卻從不拒絕,時間長了,身邊的人也就習慣把事情丟給自己。
能獲得別人的信任,本來是件好事,但如果不懂得適時拒絕,凡事都攬在自己身上,難免會疲憊不堪。如果總是選擇全盤接受,可能連自己都沒覺察到,內心早在不知不覺中,一點一滴的被消耗殆盡了。
過度迎合別人苦了自己 實戰教學這樣做
這些人往往太過在意他人眼光、過度解讀別人的言語、急於迎合他人步調。簡單來說,就是過度為他人著想,而忽略了自己。明明心裡很想反駁、生氣發火、甚至想說些諷刺的話,但反覆思量後,還是壓抑住自己的真實感受,脫口說出:「好啊,沒問題。」
當公司前輩或主管交付工作時,如何說「不」?
「不好意思,這份會議資料可以在明天以前完成嗎?」
「下次開會之前,能幫我蒐集這份數據嗎?」
「下次的聚餐,可以再麻煩你訂位嗎?」
如果游刃有餘,接下請託也不會增加工作負擔,那就沒什麼問題。畢竟職場上互相支援、彼此配合本來就是常態。但如果為了接下額外任務,耽誤原本的進度或被迫加班,甚至連假日都得處理公事,就不該繼續這樣做。
婉拒的基本溝通原則建立在自信果斷溝通的基礎上,只要遵循以下要點,就能在拒絕時避免傷害對方或感到不愉快。所謂「緩衝句」,是指在婉拒他人時,為了緩和語氣,在正題前鋪陳的詞語。常用的表達方式,有以下五種:
① 抱歉……。
② 感謝您,不過……。
③ 很可惜,這次我無法參加…
④ 不好意思,剛好我……。
⑤ 感謝您的邀約,不過……。
負擔較小的婉拒技巧:緩衝鋪陳+事實陳述
實際運用緩衝語時,對話可能會變成:「我最近有點忙不過來,手頭上還有案子明天要交,真的很不好意思,謝謝您特地找我,但目前應該是沒辦法。」
這種表達方式,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也能傳達出自己目前沒有餘力,不得已才婉拒。
實際上,情況會有什麼不同?來比較看看差異:
▼ 一般的拒絕
主管:「今天可以加班嗎?」
你:「啊,那個……今天有點……
主管:「這樣好了,沒事的話,就幫個忙吧,拜託了。」
氣氛尷尬,或是因沒能拒絕成功,最後只好加班。
▼ 好人必學的溫暖婉拒法
主管:「今天可以加班嗎?」
你:「加班嗎?」
① 給予肯定:不要馬上拒絕對方的請求,先暫時表示接受。
你:「我今天和家人有聚餐……。」
② 表達現況、事實:說明自己目前的情況與難處
你:「我可以先打電話回家嗎?如果不用加班太久,或許可以……。」
③ 做出讓步或替代方案:提出替代方案。
接受一部分的請求,主管會覺得開心。同時,也能在不影響自己的情況下,提出替代方案。只要掌握這套原則,大家應該都能感受到,原來溝通可以這麼自然。
最能展現好人特質的,就是不要一開口就直接說「不行」或「辦不到」,而是正面回應對方。
文章來源:《好人必學的溫暖婉拒法》,大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