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成人都可能臍疝氣! 醫教你怎麼觀察、何時該動手術

疝氣是體內器官或組織從肌肉或筋膜薄弱處突出,其中以腹部疝氣最常見,分為臍疝氣、腹股溝疝氣及腹壁疝氣。

疝氣是體內器官或組織從肌肉或筋膜薄弱處突出,其中以腹部疝氣最常見,分為臍疝氣、腹股溝疝氣及腹壁疝氣。

50多歲王先生半年前發現肚臍突出,雖無疼痛,但因擔心至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竹東院區外科部李俊達醫師門診就醫。經檢查,確認為「臍疝氣」,按壓後會暫時凹陷,但無腸道嵌頓情形。經建議接受手術修補並置入人工網膜,王先生術後恢復良好且未復發。

腹部疝氣最常見 3類型一次看

李俊達醫師說明,疝氣是體內器官或組織從肌肉或筋膜薄弱處突出,其中以腹部疝氣最常見,分為臍疝氣、腹股溝疝氣及腹壁疝氣。臍疝氣發生在肚臍周圍,因筋膜與肌肉閉合不全或缺損,使內臟或脂肪擠出形成腫塊,成人與嬰幼兒皆可能發生。

嬰幼兒、成人臍疝氣觀察為主 有異常速就醫

嬰幼兒的臍疝氣多屬先天性,約10%的新生兒會出現,早產兒比例更高。大部分會在三歲前自然癒合,家長僅需觀察。但若五歲後仍未閉合,則可考慮手術。若發現腫塊瘀青、紅腫或壓痛,可能是腸道嵌頓或扭結,須立即就醫避免併發症。

至於成人臍疝氣則多由腹壓增加或外傷引起,如懷孕、肥胖或肝病腹水等。若無腸道併發症,醫師會先建議控制原發疾病,再評估手術時機。但若筋膜缺損超過兩公分,應及早手術修補,以降低惡化或復發風險。

疝氣治療多元 腹部異常速檢查

目前臨床治療疝氣的方法包括自體組織修補、人工網膜加強修補及腹腔鏡微創手術。李俊達醫師提醒,一旦發現腹部異常凸起或腫塊,應及早就醫檢查,確認病情並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及早診斷與治療,以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