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聽損專題】什麼是「微聽損」?和「聽損」有何不同? 讓聽力師來解答!

「微聽損」也是一種聽力損失,可分為輕度聽損、高頻聽損、單側聽損3種類型。

重聽、聽力障礙、失聰等,都是平時常聽到的聽力損失問題,但你有聽過「微聽損」嗎?婦聯聽覺健康社會福利基金會研究發展組組長張憶萍聽力師表示,「微聽損」也是一種聽力損失,可分為輕度聽損、高頻聽損、單側聽損3種類型。

「微聽損」也是聽力損失 可分3類型

一般人類耳朵可聽到的聲音頻率範圍為20-20000赫茲(Hz),而聽力檢查檢測範圍通常為250-8000 Hz,也就是語音分佈的重要頻率範圍。每個音頻可以聽到的最小音量就代表人的「聽力」程度,會以分貝(dB HL)來表示。

張憶萍聽力師指出,臨床上各個頻率的正常聽力範圍大約是0-25分貝,若檢測發現最小音量要到25分貝以上個案才聽得到的話,那就表示有聽力損失。

聽力損失就和近視一樣,有的輕微,有的嚴重。而「微聽損」從字面上就可以了解到,這類個案聽力損失屬於較為微小的程度。「輕度聽力損失」、「高頻聽力損失」、「單側聽力損失」都是屬於微聽損的一種。

張憶萍聽力師說明,「輕度聽損」是指,雙耳能聽到的最小音量為20-40分貝;「高頻聽損」是指,個案只對高頻的聲音靈敏度不好,檢測會發現個案在2000赫茲以上的高頻,聽力大於25分貝;「單側聽損」則是指,只有一耳有聽力損失。

與「聽損」只有程度差異 但不可輕忽影響

在分類時,會先了解個案的聽力損失是單側或雙側,若是單側就會被歸類為「單側聽損」,再依聽損發生的頻率範圍區分,若只有高頻靈敏度不佳,便是「高頻聽損」,若是大部分頻率都不佳,就是「輕度聽損」。

張憶萍聽力師指出,雖然輕度聽損的定義為20分貝,仍落在0-25分貝的正常範圍內,但已在正常邊緣,這也是為什麼會被稱為「微聽損」的原因,雖然臨床有一定的標準在,但也並不代表檢測為0-25分貝聽力就完全沒問題。

「微聽損」和一般的「聽損」其實就只有「程度」的差別而已。此外,微聽損的個案聽力受損的程度不見得會固定不變,有可能會漸進式發展為「聽損」,或轉變為其他類型的微聽損,例如:高頻聽損個案若低頻聽力也下降,便會轉為輕度聽損。

一般聽損程度越嚴重,個案在行為、聽力上有較明顯的問題,很快就會被察覺並及早開始處理。但微聽損因為受損程度微小,問題較不明顯,如果不是透過篩檢,通常沒有這麼快被發現,不過,即使問題較不明顯,微聽損仍可能會造成多方面的影響,包括語言、溝通、學業、就業、人際等。

張憶萍聽力師提醒,幼兒正處於學習語言的階段,學齡兒童每天在學校學習課業,都是需要較好聲音輸入質量的族群,若有微聽損且不處理的話,有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學習、語言上的影響,這部分是需要特別擔心的。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