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新選擇 解析「射頻熱凝療法」

食藥署指出,常見下背痛的原因有肌肉韌帶拉傷、椎間盤突出、退化性關節炎、脊椎滑脫、僵直性脊椎炎等,需藉由醫師詢問病史及臨床理學檢查,必要時輔以影像學或電生理檢查。

現代人因缺少運動、姿勢不良、體型肥胖或勞動因素(例如經常彎腰搬重物)等,造成下背部組織疼痛(泛稱下背痛)。據統計,約有八成的人有下背痛經驗,多數經適當休息可緩解,少數需要仰賴藥物、物理或手術治療,極少數在治療無效後會演變為慢性疼痛。

下背痛有問題 醫師先診斷

食藥署指出,常見下背痛的原因有肌肉韌帶拉傷、椎間盤突出、退化性關節炎、脊椎滑脫、僵直性脊椎炎等,需藉由醫師詢問病史及臨床理學檢查,必要時輔以影像學或電生理檢查。

症狀輕者通常會以保守物理療法或藥物進行治療;嚴重者可由醫師評估後,透過外科手術或射頻熱凝療法來緩解下背痛症狀。

射頻熱凝療法 緩解疼痛低傷害

食藥署說明,射頻熱凝療法是以射頻熱凝產生器搭配特殊的侵入式電極針,在X光影像的引導下到施行部位後,藉由儀器內建的神經刺激儀定位,設定不同的時間、能量、溫度等參數,將射頻能量傳導至電極針末端,產生電磁波以進行射頻熱凝,使神經對疼痛感覺鈍化,達到緩解疼痛的療效。優點是電極針不會產生高溫、不易傷害組織,且療程較短。

不過,射頻熱凝設備屬於醫療器材,上市前須經過食藥署審查,確認其安全及有效性始核准。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