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紛解封 台灣出國旅遊也近了?專家曝關鍵

台灣必須做好因應,達到讓人民展開新常態生活,同時有效控制疫情的理想模式。而全世界病毒大流行的狀態,公衛專家陳秀熙認為,當新藥及次世代疫苗介入後,有機會在6月之後從大流行弱化成類流感化,如此台灣與全世界這樣的「平行世界」才能相互融合、有所交集。

截至2/20,全世界確診數達到4億2427萬例,死亡人數約588萬,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從流行曲線來看,全球死亡率在降低,代表各國在大流行情況下,仍善用資療資源,逐漸控制死亡,這是一線曙光,且英國、澳洲等國家近期宣布全面取消國內防疫、邊境管制等政策,也代表台灣將面臨如何一面有效因應境外移入疫情,一面能迎向逐步鬆綁防疫措施,讓人民能恢復新常態生活的挑戰,對此,陳秀熙也提出優質化防疫的策略。

各大洲死亡率漸緩 但仍處大流行階段

陳秀熙表示,對於死亡率來說,歐洲還在持平,北美洲、南美洲、亞洲、大洋洲都有下降,表示病毒輕症化,而對於那些無法打疫苗、因而引發重症的患者,如何善用醫療資源讓他康復,這當中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策略與成長,才會使死亡率趨緩,不過全世界確診個案數還是相當多。

藥物對Omicron亞變種BA.2無效 學者提醒多加留意

針對Omicron疫情,其亞變種已從BA.1及BA1.1演化到BA.2的型態,並且正在快速增長。陳秀熙強調,BA.2屬於非流感化的型態,許多研究報告也顯示藥物對BA.2無效,不過與Alpha、Delta相比之下,BA.2症狀還是較輕。BA.2會不會在台灣造成更快的傳播?陳秀熙回應,台灣對BA.2的控制是相當有效的,例如高雄港群聚案當中就出現BA.2,但疫情很快受到控制,可知本土雖然有被侵襲過,但控制得宜,不過仍要持續觀察BA.2的發展。

台灣邊境全面開放 得靠疫苗與新藥的介入

國外傾向與病毒共存,也造成台灣的境外移入個案有持續上升趨勢,陳秀熙提醒,隨著各國全面解封,3-5月台灣要如何因應境外旅客的增加?應逐步鬆綁防疫措施,雖然無法達到病毒完全清零,但可維持在動態或重症清零,等待抗病毒口服新藥或Omicron次世代疫苗問世後,病毒才會趨向類流感化,防止走向與病毒共存大流行。

陳秀熙表示,香港、韓國、日本以及歐洲其他國家,都從動態或重症清零一下子演變成病毒共存大流行,因此,台灣必須做好因應,達到讓人民展開新常態生活,同時有效控制疫情的理想模式。而全世界病毒大流行的狀態,陳秀熙認為,當新藥及次世代疫苗介入後,有機會在6月之後從大流行弱化成類流感化,如此台灣與全世界這樣的「平行世界」才能相互融合、有所交集。

逐步鬆綁防疫措施 學者建議邊境及餐廳防疫這樣做

想要恢復新常態生活,陳秀熙建議,現階段台灣邊境防疫要做好,入境旅客及相關人員若已接種兩劑以上疫苗,並經過「血清抗體檢測」檢驗抗體保護力,即無須進行隔離檢疫措施,能維持新常態生活又不會影響本土疫情。若保護力不足或消失,在疫情尚未進入類流感化的階段前,建議以5+5檢疫措施(2次PCR與1次快篩)。若未接種疫苗,得維持10+7檢疫措施(2次PCR與4次快篩檢測),如此一來,無論對於各行各業復甦以及流行病控制可達到良好效益。

另外,陳秀熙與研究團隊也建議餐廳「客製化優質防疫」,店家可分「開放區及防疫高、低警戒區」。接種兩劑以上疫苗者,可在開放區正常用餐;若保護力不足,則在低警戒區用餐,須加裝隔板與保持社交距離;若未完整接種疫苗,則於防疫高警戒區用餐,同樣維持隔板與社交距離。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