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汗臭味超濃? 醫師教你止汗劑、制臭劑個別使用時機

食藥署也提醒,止汗制臭劑只能抑制出汗或減少體臭,如果有大量出汗或嚴重體臭,建議就醫治療。

您有多汗、體臭的困擾嗎?止汗劑和制臭劑又該怎麼用?為了解決難纏的體臭煩惱,食品藥物管理署特別邀請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邱足滿醫師,為多汗者排憂解惑。

大、小汗腺作用不同 皮膚表面細菌形成體臭
人體的汗腺有大汗腺和小汗腺。邱足滿醫師說明,小汗腺分布於全身,手掌、臉部及腳底特別多,這種腺體的導管獨立開口於皮膚表面,成分99%是水,呈弱酸性,主要是透過排汗幫助調節體溫,然而皮膚表面細菌作用後會形成汗臭味;大汗腺(又稱頂漿腺)主要分布在腋窩、肛門及陰部等部位,其導管開口於毛囊,汗液中含有蛋白質和脂肪酸,呈弱鹼性,經皮膚表面細菌作用後,會產生獨特氣味(費洛蒙)來吸引異性,但若味道令人不悅就會產生體臭。

止汗劑鋁鹽最常見 睡前使用白天不用補擦

面對多汗困擾,許多人會使用止汗劑,最常見的是鋁鹽,透過在汗孔頂部形成凝膠來止汗,塗抹後不能馬上見效,需等待6-8小時。而人在睡覺時汗腺分泌會減少而保持乾燥,因此睡前是最佳的使用時機;經過一個晚上作用,鋁鹽會在汗孔頂部形成凝膠狀物質,白天就不會出汗了,到了早上可用濕毛巾擦在使用部位,藉此減少止汗劑殘留與刺激性皮膚炎,日間出門流汗後就不用再補擦。
邱足滿醫師說明,止汗劑產品有水劑、乳劑、膏劑、噴霧或滾珠等劑型,越水性的劑型效果越好,越膏狀的劑型的使用舒適度越佳,濃度越高者效果越好,但對皮膚刺激的風險也越高。

制臭劑降低皮膚酸鹼值 這些時候使用能修飾體味

制臭劑則是改變皮膚的化學性質,保持腋下不產生異味。邱足滿醫師指出,許多除臭劑可以降低皮膚的酸鹼值,將皮膚環境變成對細菌較不利的弱酸性,阻止某些微生物繁殖,或含有抗菌成分抑制皮膚表面的菌叢,使其無法發酵而產生異味,藉此減少汗臭、體臭;另外,某些制臭劑含有香料或稱體香劑,透過制臭劑的主要有效成分,並添加其他香味修飾體味,適合在出門前或運動後盥洗完、皮膚乾燥時使用。

最後,食藥署也提醒,止汗制臭劑只能抑制出汗或減少體臭,如果有大量出汗或嚴重體臭,建議就醫治療。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