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緊張兮兮 泛焦慮症作祟
一位逾60歲的王女士,過去幾個月持續感到胸悶、渾身不舒服,三天兩頭往診所跑,要求醫師打針開藥,成天緊張兮兮,後期甚至一天奔波診所兩三次,夜間還出現混亂行為。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精神科醫師吳證寬表示,經過診斷,王女士罹患泛焦慮症,而每位泛焦慮症的患者出現的症狀皆不盡相同,應尋求醫師提供最適合的治療計畫。
 
泛焦慮症患者,從年輕時就常出現過度擔憂、杞人憂天的狀況,因此終日緊繃難以放鬆,身體常感到腰痠背痛,情緒上容易發怒,睡眠品質差,不是失眠就是早醒。吳證寬指出,泛焦慮症患者的症狀起因於自律神經系統過度警覺,造成頭暈、心悸、呼吸急促、腸胃不適、盜汗、頻尿等症狀。焦慮同時會放大患者的不適感,形成惡性循環,會影響到情緒、記憶,甚至出現急性認知功能惡化。
 
臨床上,不少泛焦慮症患者有共病診斷,常見疾病包括憂鬱症、恐慌症、社交畏懼症,或如酒精等物質濫用。此外,患者也必須提防焦慮症狀和疾病控制的藥物是否相關,如心臟病、高血壓、甲狀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內外科疾病等。另一方面,生活壓力、人生轉折或老化造成的認知功能衰退,也會使患者病程惡化。
 
吳證寬說,目前主流治療方式是以調整腦內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的抗焦慮劑為主,適時加入促進放鬆或舒緩自律神經系統的藥物。非藥物治療則包括心理、認知和行為治療,引導患者察覺自身焦慮,並修正思考謬誤和行為,加強壓力調適和學習放鬆技巧。泛焦慮症患者可尋求醫療的專業協助,與醫師討論最有效益的治療計畫,重回放鬆生活。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