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愛滋病日 台灣領先亞太在新冠肺炎下仍獲「HIV防疫」佳績

(左)台灣同志諮詢熱線政策推廣部主任杜思誠、(右)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兩位專家在記者會現場合影。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亞太地區有近580萬HIV感染者,而新冠肺炎不知何時告終,還好台灣防疫成績亮眼,讓HIV防治較其他國家展現超高水準。

台灣肺炎疫情受控 HIV醫療影響小

HIV感染者與風險族群需要規律檢測及治療,根據亞太區《新冠肺炎對HIV照護影響調查》,47%風險族群降低篩檢頻率,而台灣在疫情期間仍有86%感染者穩定回診、97%定期進行病毒量等相關檢測,高出日韓2至3倍。

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教授分析,台灣疫情受控是主因,疾管署推動的HIV多元匿名篩檢如郵寄唾液篩檢、自動販賣機等形式,也降低疫情行動限制的影響。另外,高風險性行為也有減少,但台灣逐漸回歸正常生活,呼籲風險族群的篩檢也應回歸正常頻率。

調查也顯示,41%醫師表示定期會診領取抗反轉錄病毒藥物(ART)處方的感染者減少了,61%醫師表示風險族群對預防性投藥(PrEP)需求也降低。疫情還在持續,50%感染者與46%風險族群都擔心長期而言,穩定取得藥物仍有變數。

專家提出HIV防疫三大建議 超前佈署新冠肺炎危機

洪健清教授認為主要是因台灣幅員較小、醫療體系完整,再加上民間團體與醫院的轉介與諮詢合作,感染者與風險族群對於穩定取得藥物較具信心。面對新冠肺炎未來疫情的不確定性,台灣可遵循三大建議提前應變:

一、遠距關懷,打破空間限制即時協助:醫師或個管師可利用社群工具關心感染者居家狀況,若未來新冠肺炎疫情更趨嚴峻、就診不易時,可及時給予協助

二、醫師調整用藥策略,感染者免於頻繁回診:為感染者選擇有效、安全、便利的藥物,讓他們穩定控制,也就能夠減少回診諮詢的需要。若新冠肺炎疫情再起,感染科醫師勢必需要投入照護工作,感染者維持穩定的治療狀態也才能讓醫師無後顧之憂地投入防疫工作

三、擴大多元篩檢管道,掌握健康不間斷:HIV多元匿名篩檢是台灣達標第一個90的關鍵,透過更多元方式擴大篩檢可近性與方便性,讓風險族群仍能積極掌握健康狀況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政策推廣部主任杜思誠認為,台灣也可參考其他國家因應疫情所做的防治配套,如菲律賓Project Red Ribbon基金會購置電動車等交通工具,讓醫護人員、志工可將藥物、篩檢服務等物資帶給需要的人,降低到院就醫的風險。另外,美國紐約醫院也採取遠距醫療服務如視訊看診、寄送藥物等多元藥物取得方式,多元照護方式加上民間團體與醫療體系合作,可減緩新冠肺炎疫情衝擊。

台灣達成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目標 盼2030再創佳績

洪健清教授表示,台灣將在今年底成為第一個達成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UNAIDS)「90-90-90」目標的亞洲國家,意即90%HIV感染者知道自己受感染、90%知道自己感染HIV病毒者接受ART療法,以及90%接受ART療法者成功抑制血液中HIV病毒。台灣下一階段目標,是在2030年前,達到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提出的「95-95-95」。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