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B肝者未定期追蹤 險肝臟移植

曾岱宗醫師表示,高風險患者不建議停藥,停藥後有9成的患者病毒量會上升,甚至恐引發B型肝炎急性發作,或產生肝臟衰竭等情形。

一名長期在國外工作的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因就醫不便而未定期追蹤B型肝炎,直到出現疲憊、眼睛黃等症狀,回台檢查發現已出現B肝急性發作產生的肝臟代償不全,肝臟已嚴重纖維化。收治該名患者的臺大醫院肝膽腸胃科曾岱宗醫師表示,即使立即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但因為用藥時機過晚,而起初評估需進行肝臟移植,好在該名患者約三十幾歲,屬年紀輕,持續服用口服藥治療後,疾病狀況有獲控制,免於肝臟移植。目前他已返回工作岡位,但因肝臟嚴重纖維化,除了持續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外,也要遵照醫囑每半年回台追蹤B肝。

你是慢性B肝帶原者? 抽血檢驗揭曉

B型肝炎是一種DNA病毒,在台灣大部分是母體垂直感染,一出生就感染的新生兒,有90%以上會成為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而B型肝炎目前只能以口服抗病毒藥物或干擾素進行疾病控制,極少數患者能夠達到治癒。曾岱宗醫師提到,檢測是否有B型肝炎帶原者,最快的方法即抽血檢測HBsAg (B肝表面抗原),若連續半年以上都呈現陽性,即為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之後必須評估B肝病毒量(HBV DNA)、肝指數(ALT,又稱GPT)、肝纖維化程度等指數,再決定是否需要積極的治療。若是活動性B型肝炎,可給予患者口服抗病毒藥物服用,避免肝炎、肝硬化的產生且減少肝癌的風險!

口服藥物安全性高、抗藥性低 降低肝癌發生風險

B肝口服抗病毒藥物相對於干擾素治療,安全性高且副作用小,能有效抑制病毒的複製,讓血液內B肝病毒偵測不到,降低肝臟發炎的風險,纖維化的情況得到控制甚至可以逆轉。曾岱宗醫師表示,新一代的口服抗病毒藥物抗藥門檻高,一天一顆且不需依腎臟功能的好壞做劑量調整,具足夠安全性,醫師可放心開藥,患者可安心服用。他補充,新一代的口服抗病毒藥物也大幅降低骨質疏鬆或腎臟毒性等風險,不過也提醒,口服藥物雖可降低肝硬化與肝癌的風險,但肝癌風險還是無法降為零,因此提醒患者仍應接受肝癌的篩檢。

停藥後9成再復發 謹記及早治療、積極追蹤

曾岱宗醫師表示,高風險患者不建議停藥,停藥後有9成的患者病毒量會上升,甚至恐引發B型肝炎急性發作,或產生肝臟衰竭等情形。若是B肝不活動性帶原者,會先建議持續固定每半年追蹤一次,若過程中發現B肝病毒量升高,這時就考慮是否提早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的治療。及早治療,積極追蹤才能提早預防肝臟發生更嚴重的危害!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