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真能救命! 3歲童腸疾靠親姊便便改善

一名年約3歲男童,因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持續出現腹瀉、血便而住院,經醫師診斷出被高度抗藥性的困難梭菌感染,多次採抗生素治療無效,醫師決定採用微菌叢植入術治療,將男童親姐姐的便菌叢移植到男童腸道,成功緩解症狀,也順利改善腸道菌相的平衡。

長期使用抗生素 易致腸道菌相改變
林口長庚醫院分子感染症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兒童感染科教授邱政洵表示,困難梭菌引起的偽膜性大腸炎及毒性巨結腸症,通常是因為大量、長期使用廣效性抗生素之後,腸道菌相改變,加上困難梭菌感染,釋放出毒素,而導致的嚴重腸道併發症。
治療困難梭菌感染 微菌叢植入術效果顯著 
治療困難梭菌引起的感染,通常必須使用更多的抗生素如萬古黴素及咪唑尼達,但是治療有可能會失敗,也可能會篩選出更嚴重的抗藥性細菌感染,即使病情初步改善,此感染也常常會復發。
邱政洵說,「微菌叢植入術(FMT)」,則提供了一個合乎環保及自然的治療方式,國外已有許多臨床研究證實具有非常好的療效,且相較於傳統的抗生素治療更具成本效益。

符合特管辦法即能捐 長庚成立微菌銀行

自衛福部107年9月發布特管辦法,新增微菌叢植入術治療嚴重或反覆性困難梭菌感染(rCDI),開放以灌腸、內視鏡或口服膠囊方式,將健康捐贈者的腸道菌叢,植入病人腸道,用來施行於反覆性或常規治療無效的困難梭菌感染病人。

邱政洵指出,目前微菌叢植入的進行,都須符合特管辦法進行嚴格的病人與捐贈者篩檢。而林口長庚醫院已成立「長庚微菌治療中心」與「微菌銀行」,至今年6月共完成5例微菌叢植入治療,其年紀遍及3歲至88歲,這些病人移植2到4週之後,幾乎恢復完全正常的腸道菌相,追蹤從2個月到1年多,目前都無復發的現象。

困難梭菌感染 不明腹瀉應提高警覺

若為長期住院有使用過廣效性抗生素的病人、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以及有慢性疾病、免疫功能較差的病人,都是困難梭菌感染的高風險族群。邱政洵提醒,若出現不明原因腹瀉,甚至合併腹脹、腹痛或血便,就要懷疑可能是困難梭菌感染,應儘快就醫診斷治療。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