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人好口「服」 標靶滅癌不煩「腦」

一名61歲退休的男性,因行動不便合併意識不清楚就醫,經檢查後發現肺部兩側有多顆腫瘤,最大腫瘤約6.5公分,且已有腦轉移現象,腦部有10顆以上1至4公分腫瘤,相當驚人!確診為肺腺癌第四期腦轉移後,醫師建議先做基因檢測確定病理狀況,才能對症下藥徹底治療。

基因檢測成趨勢 精準治療不繞路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黃俊耀醫師指出,肺癌在全世界的盛行率蟬聯前三名,在台灣每年發生率約一萬三千人,且每年約一萬病人死於肺癌。肺癌當中又以EGFR(表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體)肺腺癌患者佔多數,僅近4%至8%患者為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突變。確診後會先進行基因檢測判斷腫瘤的病理狀況,再透過檢測結果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對於少數ALK患者,目前有日本研發新一代ALK陽性抑制標靶藥物可以選擇,助控制疾病進程。

肺癌腦轉移ALK治療 腫瘤消失有望

黃俊耀醫師進一步說明,上述個案即是確診為ALK陽性的患者,自去年6月投以ALK陽性抑制劑的標靶藥物治療後,肺部腫瘤從6.5公分縮小至1.7公分,由於此藥物對於腦部具有穿透力,因此患者腦中原有的10多顆腫瘤也已完全消失,經過八個月治療,行動不便與意識不清的狀況逐漸改善。

黃醫師指出,過去肺癌治療藥物少、副作用大且病人預後差;近十年來治療發展快速,由日本研發的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的標靶藥物出現,使ALK陽性的肺癌患者不再無藥可醫,另建議ALK陽性患者,提早診斷與治療,疾病控制率約可達6成。

拒絕癌症危害 定期健檢揪癌蹤

黃醫師最後呼籲,肺癌是全世界發生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其危險因子多為菸害與空汙,因此民眾應遠離菸害並防範空汙之威脅;此外,肺癌症狀無聲息,發病或病況嚴重時才就醫恐為時已晚,如家族史中有超過三位肺癌患者、長期吸菸者、過往曾感染結核菌者或慢性肺部疾病者,皆為肺癌高危險族群,應定期就醫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降低對身體的危害。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