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鳴堂中醫診所

▋專區簡介

【診所簡介】
翰鳴堂中醫診所由市立聯合醫院,主治醫師為您服務!透過專業醫師診斷解說,讓您更認識自己的身體,以及致病原因。健康需永久,美麗要即時!翰鳴堂中醫診所關心您。

【醫師簡介】
賴睿昕院長、周宗翰醫師

【服務項目】
主治婦科雜症、女性更年期調理、子宮內膜異位、內分泌疾病、免疫調理、神經疾病、中風後遺症、顏面神經麻痺、各式痛症。

【特約門診】
減重塑身,轉骨

【產品特質】
本院使用的科學中藥與水煎藥,符合國家標準,皆為嚴格把關,藥材機源的藥廠,水煎藥材更榮獲「優良中藥金牌獎」,守護民眾健康。

▋ 中藥養生食療

  • 夏天高溫、熱氣蒸騰 居然會增加中風、心肌梗塞風險
    台灣夏天天氣高溫炎熱,慢性病族群卻更要適時補充水分,因為高溫除了讓人中暑以外,還會誘發心血管疾病。中醫師賴睿昕說明,酷熱的夏天更容易造成血壓不穩定,中醫認為血壓穩定的高不可怕,很多老人的血壓都是保持140-150,可怕的是血壓高高低低像坐雲霄飛車,這比持續高血壓對血管所產生傷害還要大。夏天在舒適的溫...
    中醫內科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2022-07-20 
  • 中醫六大居家處方 拯救你的「新冠失眠」
    新冠疫情持續進行中,每個人的生活多少都會受到影響,焦慮感更是不自覺地油然而生,未感染者會有擔心染疫的防疫壓力,居家隔離者則會有工作或上課模式改變的適應壓力以及照護同住家人的壓力,已感染者則會有暫停工作的經濟壓力或是擔心親友染疫的精神壓力,同時也會容易產生孤立感或是憂鬱感,而這些焦慮緊繃的情緒都會進一...
    中醫內科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2022-06-24 
  • 喉嚨痛小心是中標徵兆,中醫教您緩解避免新冠中重症
    近期疫情大爆發,很多人感染新冠肺炎常有喉痛,發燒等徵狀。典型的新冠肺炎侵犯人體的路徑往往是從鼻咽與口腔,病毒進入人體後,喉嚨的免疫腺體往往是第一波攻擊標的,這時腮腺與咽喉就開始出現腫脹不適感,吞口水會痛,康涵菁中醫師認為,不管有無快篩或是pcr,先搞定症狀為優先。常見的徵狀包括喉嚨不適、持續咳嗽、喉...
    喉痛、咳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022-06-13 
  • 老是疲倦想睡覺?小心甲狀腺低下搞鬼!名中醫提神密技大公開
    最近梅雨季節來襲,很多民眾明明睡很多,但是總是覺得疲倦想睡覺,在冷氣房總是比其他人怕冷,而且常常伴隨異常掉髮,總是懷疑自己是不是老了,這時可要當心,很有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低下搞的鬼。中醫師周宗翰說明甲狀腺是位於頸部前下方的內分泌腺體,其分泌的激素會影響全身的新陳代謝,「甲狀腺低下症」即指甲狀腺無法製造...
    甲狀腺疾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2022-05-30 
  • 別讓眼睛透露出你有多累 眼周針灸可消除疲勞又減齡
    疫情的影響下,人們都戴著口罩,眼神變成與他人交流的最直接管道,正所謂「眼睛為靈魂之窗」,中醫透過望診一個人的雙眼便可觀察出精氣神是否豐沛。一旦有睡眠障礙,會有藏不住的疲態,長期下來眼周循環差,容易會有黑眼圈或是色澤暗沉;若是平時飲食偏好重口味或經常飲酒、喝手搖飲料,眼睛容易腫成泡泡眼,甚至可能早上比...
    中醫內科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022-05-16 
  • 台灣之光清冠一號治新冠肺炎有強效 預防染疫宜調養脾胃為優先
    這段時間確診人數暴增,前來門診詢問清冠一號的民眾明顯增加,也有很多民眾想先屯著清冠一號以防不時之需,或者是拿來保養以預防染疫,有幾個門診常常遇到的問題,專業的周宗翰中醫師來幫您解答。1.當PCR陽性的病友如果沒有症狀,是否可服用清冠一號?答:絕對是可以的,「臺灣清冠一號」核准的適應症為「外感時疫」,...
    新冠肺炎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2022-04-26 
  • 不出國經濟艙症候群照樣找上門? 美女中醫的食養密方助改善
    清明假期到來,許多人會長時間久坐或久臥,活動身體的頻率減少,無論是和家人團聚打麻將、癱在沙發上沉迷遊戲、追劇或是遠遊塞車造成的固定姿勢太久,都可能會影響到全身循環,不僅特定位置的肌筋膜疼痛容易發作,導致腰背或是肩頸痠痛,若是過度久坐,肌肉沒有適當伸屈,靜脈回流不佳,甚至還可能導致下肢深層靜脈栓塞,也...
    中醫內科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2022-03-25 
  • 多喝水降血壓、防腦中風? 中醫消水腫有良方
    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這是一句很經典的廣告台詞,可見喝水對於人體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中醫師康涵菁分享,中醫在調理體質,講求氣血水的平衡,人體水分的代謝對於全身循環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在中醫觀點,肺、脾、腎三臟參與水的代謝。一喝水就排尿 中醫觀點:肺有問題比如有人一喝水沒多久就會小便,而且小便無色...
    公衛宣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022-02-25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