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鵝口瘡還是火氣大?
如何區辨鵝口瘡以及一般因火氣大所造成的口腔潰瘍?潘俊伸醫師解釋,火氣大造成的口腔黏膜潰瘍、或是疱疹性齒齦炎、腸病毒所引起的潰瘍,通常剛開始都是以紅疹的形態出現,接著會起白色的圓形點狀膿疱;而鵝口瘡則是一開始便出現不規則形狀的、大範圍的白色薄膜。
除非當鵝口瘡的病況較為嚴重、不舒服的感覺較為強烈時,有些已長牙的孩子可能會用牙齒去咬病灶,才會另外形成類似火氣大所引起的圓形點狀潰瘍。
鵝口瘡的治療與照顧
感染鵝口瘡會自行痊癒嗎?可能產生哪些併發症?用什麼方式治療?爸爸媽媽又該如何照顧感染鵝口瘡的寶寶呢?
需治療才會痊癒
許多爸爸媽媽可能會誤會,以為鵝口瘡如同尋常的口腔黏膜潰瘍一般,久了就會自行痊癒。潘俊伸醫師澄清,對於好發的嬰幼兒族群來說,鵝口瘡通常必需經過治療才會好轉,並不像抵抗力正常的大孩子或成人一般,或許一段時間後可能有所改善,如果拖延治療的時間,甚至可能引起更嚴重的併發症!
可能的併發症
1.腹瀉+肛門周圍感染
最常見的,如果鵝口瘡持續太久沒有治療,可能經由食道進入腸道,引起腹瀉,甚至從肛門排出的糞便也帶有白色念珠菌,引起肛門周圍皮膚的念珠菌感染,出現一些點狀、周圍發紅的白色小膿疱。
2.合併尿布疹感染
如果因腸道感染念珠菌而長期腹瀉,有可能使皮膚受損,導致尿布疹的發生,而尿布疹若沒有好好處理,則會因為接觸到帶有白色念珠菌的糞便而在尿布疹的位置又併發念珠菌感染,使兩側臀大肌的部位長出白色膿疱。
3.念珠菌蔓延至肺部
潘俊伸醫師提醒,鵝口瘡嚴重時,白色念珠菌也有可能往下蔓延至肺部,引起氣管發炎甚至肺炎,加深治療上的困難。
儘早就醫,避免惡化
要避免發生以上嚴重的併發症,最重要的就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因為初期鵝口瘡的治療其實並不困難,通常約持續1個星期左右的療程就可望痊癒,最怕父母沒有警覺性,拖了1、2週才開始治療,病情就有可能惡化。
治療方式
潘俊伸醫師表示,治療如白色念珠菌這類黴菌的藥物,通常是以粉劑消炎藥加水變成懸浮液的方式,搭配有一支吸管,滴在寶寶口腔使他吞服,另外,父母也可以把手洗乾淨,直接沾取抗黴菌的藥物塗抹在寶寶的病灶上,如此寶寶較不容易將藥物吐出來。
照顧鵝口瘡寶寶3要訣
潘俊伸醫師指出,在照顧鵝口瘡寶寶時,父母其實最擔心寶寶因為疼痛而拒絕進食或食慾不好,以下方式可有效改善這樣的情況:
1. 低溫飲食
牛奶、食物盡量放涼一些再給寶寶食用,因為溫度高會加劇疼痛及對傷口的刺激,如果是在夏天,甚至可以準備比較冰涼的食物給寶寶吃。
2.味道濃郁的半流質或流質食物
在寶寶胃口不佳的這段日子,爸爸媽媽可以調配口味稍為濃郁一些的食物,例如:稍微甜一點、香一點,來增加寶寶的食慾,此外,固體食物在此階段不太適合給寶寶吃,儘量以半流質或流質的食物為主。
3.搭配益生菌,增強抵抗力
潘俊伸醫師建議,4個月以上的寶寶如果感染白色念珠菌,除了正規治療外,也可以同時搭配服用益生菌,因為寶寶的腸胃道如果存在多一點的好菌,就可以抑制黴菌的影響,並且提高免疫力。
如何預防鵝口瘡感染?
1.注意餐具或媽咪乳頭的清潔
預防鵝口瘡,首要要務還是注意清潔的問題,台灣氣候潮濕,越濕的環境黴菌就越容易孳長,因此嬰幼兒的餐具除了使用前一定要先清洗之外,洗完後最好再用烘碗機烘乾;如果是以高溫煮過的方式來消毒奶瓶,也要晾乾、或以乾淨的紙巾擦乾,再保存備用。
至於餵母奶的媽咪,在乳頭的部分要時常做適當的清潔,尤其是在餵奶之前。
2.保持環境的乾燥
寶寶的玩具、床單或枕頭套要定期清潔,並且透過烘乾或除濕等方式保持乾燥,消除越多黴菌能夠生存的條件,寶寶也就越不容易感染鵝口瘡囉!
詳細全文請參考2013年3月號No.274【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潘俊伸
現職: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學歷: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潘俊伸小兒科診所院長
*更多內容請參考:【BabyLife育兒生活】2013年3月號。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