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類風濕性關節炎與標靶治療-陳堃宏醫師

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在國內發生率為0.4%,約有10萬人,女性多於男性,比例約為三比一。當民眾發現有關節腫痛並靠近手腕、手掌與手指交接處,持續四周以上,就需要前往醫院詳細檢查。

一般來說,會有關節部位僵硬疼痛、腫脹,早晨僵硬毀超過30分鐘至1個小時,拿東西無法抓緊,屬於典型症狀。類風濕性關節炎會透過問診、血液檢測類風濕因子或CCP抗體、紅血球沉降速率ESR、C反應蛋白、超音波、影像學等來早期確診與治療。

治療可用疾病修飾藥物口服治療,僅三分之一患者會有療效。其他患者可透過生物製劑治療,療效相當好,可能會有感染風險,但透過事前醫師專業評估,可提高安全性。目前生物製劑有條件的健保給付,針對較嚴重約六個月時間無明顯治療進展患者給付。生物製劑為抗腫瘤壞死因子藥物,約有四分之三患者會有效果。患者必須夠透過積極治療有效控制,早期診斷與治療,透過與醫師專業建議配合,降低疾病惡化風險。
 
【 國泰綜合醫院內科部風濕科/陳堃宏主任】
資料來源:2012/12/17 警廣<琇如十時樂>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