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類風濕性關節炎與標靶治療-林宗義醫師

曾有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採取生物製劑藥物治療,疾病獲得良好控制,身長發育也沒有受到影響。成人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遺傳關係,與人類白血球抗原有關聯性,有家族史者需多加留意。

類風濕性關節炎越早治療效果越好,若是延遲治療會導致骨頭被侵蝕、韌帶受損,關節變形扭曲。剛發病前三前,及早治療後續避免後續變形。主要是臨床症狀,雙側多發性對稱性關節炎,屬於關節左右對稱性發炎,時間超過三周以上需就醫,另外也可透過抽血檢測類風濕因子與CCP抗體來確診,可提高確診成效,也可再透過X光確認與治療。

CCP抗體特異性有95%,一旦檢測成陽性,即是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呈現陽性但未出現症狀,可透過日常生活作息調整來避免病情突然惡化。治療上可使用抗風濕病藥物,另外也可以降低白血球藥物NSAIDs,以及抗排斥藥物,若是患者病情控制不佳,持續惡化則可用生物製劑治療。

生物製劑是將體內原有存在分子純化重組,達到想要的治療效果,大多屬於針劑,有皮下注射與靜脈注射。若是發現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務必早期診斷與治療,約有七成能將病情控制在穩定狀態,避免惡化。

【宜蘭市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林宗義醫師】
資料來源: 2012/12/03 警廣<琇如十時樂>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