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中年患者,十多年前曾經因為二尖瓣逆流接受二尖瓣修補手術。」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不過在經過幾年後,患者的三尖瓣逆流逐漸惡化。來到門診時,患者已經有腹水、下肢水腫的狀況。」
多數的三尖瓣逆流患者為次發性三尖瓣逆流,導因於其它心臟或瓣膜疾病,其中最常見的是二尖瓣逆流。陳紹緯教授指出,在處理完二尖瓣逆流之後,三尖瓣逆流仍可能漸漸惡化,而進展至需要手術治療的狀況。所以目前在處理二尖瓣疾病時,如果有三尖瓣逆流,即使是輕中度逆流,但已有瓣環擴大,大多會建議同時進行三尖瓣修補手術,以降低未來需要再次手術的風險。
三尖瓣位於右心房與右心室之間,幫助維持血流的方向。當心房收縮時,三尖瓣會開啟,當心室收縮時,三尖瓣會關閉,讓血流進入肺動脈。若三尖瓣無法完全關閉,便會出現三尖瓣逆流。
三尖瓣逆流是常被忽略的狀況,主要因其病程進展緩慢,初期症狀不明顯,且不會立即致命。三尖瓣逆流常見症狀包括心悸、活動會喘、感到疲累、下肢水腫、腹脹、肝脾腫大、血小板下降、黃疸、甚至肝臟衰竭等。

由於病人常常延遲就醫,等到病情嚴重時已不適合手術。陳紹緯教授指出,目前最常見的手術時機是在進行二尖瓣或其它心臟手術時同時進行三尖瓣修補手術,這類患者屬於「次發性三尖瓣逆流」,通常是因二尖瓣逆流造成右心負荷增加,導致三尖瓣逆流。若三尖瓣環擴大,即使逆流程度輕微,也建議置入瓣膜環以穩定瓣膜結構。這樣的策略已獲臨床研究支持,可降低術後三尖瓣逆流的發生率。
三尖瓣逆流手術治療解析
針對三尖瓣逆流,外科手術治療方式包括三尖瓣修補手術與三尖瓣置換手術。陳紹緯教授解釋,在狀況許可時,大多會進行三尖瓣修補手術,利用瓣膜環穩定瓣膜結構,改善逆流的狀況。三尖瓣修補手術的手術時間較短、風險較低。

倘若三尖瓣損壞,便須採用三尖瓣置換手術。陳紹緯教授說,進行三尖瓣置換手術時,心臟外科醫師會切除損壞的瓣膜,然後換上人工瓣膜。人工瓣膜的選擇主要可分成機械瓣膜和生物瓣膜。
機械瓣膜的好處是使用年限較長,不過患者必須終身服用抗凝血劑;生物瓣膜的使用年限較機械瓣膜短,不過患者不需要因為瓣膜因素而終身服用抗凝血劑。
臨床上通常會依照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來選擇人工瓣膜,若患者較年輕,會建議使用機械瓣膜,若患者較年長,會建議使用生物瓣膜。
由於三尖瓣的位置接近心臟傳導系統,所以在術後可能有需要裝置心律調節器的機會。
三尖瓣逆流導管治療解析
隨著科技的進步,導管治療逐漸運用到三尖瓣逆流的治療。陳紹緯教授說,三尖瓣逆流導管治療的方式包括導管瓣膜夾合術與導管瓣膜置換術。
導管瓣膜夾合術是利用導管進入右心室,在超音波影像的輔助下,利用夾子夾住三尖瓣,改善三尖瓣逆流的狀況。導管瓣膜夾合術的風險較低,但如果病情太過嚴重瓣環太大,夾子可能無法夾合故無法手術,此外逆流複發風險較高。

三尖瓣導管瓣膜置換術是近年發展出來的新技術,醫師會由頸靜脈或股靜脈置入導管,然後將人工瓣膜放到合適的位置,取代損壞的三尖瓣。陳紹緯教授說,待通過臨床試驗後,三尖瓣導管瓣膜置換術有機會幫助更多患者改善三尖瓣逆流的問題。
由於三尖瓣逆流的病程進展較慢,很容易受到忽視,而延誤治療,患者一定要按時回診、追蹤心臟超音波。陳紹緯教授提醒,請務必與醫師詳細討論,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與治療時機!
筆記重點整理
● 三尖瓣逆流是常被忽略的狀況,主要因其病程進展緩慢,初期症狀不明顯,且不會立即致命。三尖瓣逆流常見症狀包括心悸、活動會喘、感到疲累、下肢水腫、腹脹、肝脾腫大、血小板下降、黃疸、甚至肝臟衰竭等。
● 目前最常見的手術時機是在進行二尖瓣手術時同時進行三尖瓣修補手術,這類患者屬於「次發性三尖瓣逆流」,通常是因二尖瓣逆流造成右心負荷增加,導致三尖瓣逆流。若三尖瓣環擴大,即使逆流程度輕微,也建議置入瓣膜環以穩定瓣膜結構。
● 外科手術治療方式包括三尖瓣修補手術與三尖瓣置換手術。在狀況許可時,大多會進行三尖瓣修補手術,利用瓣膜環穩定瓣膜結構,改善逆流的狀況。三尖瓣修補手術的手術時間較短、風險較低。
● 人工瓣膜的選擇主要可分成機械瓣膜和生物瓣膜。機械瓣膜的好處是使用年限較長,不過患者必須終身服用抗凝血劑;生物瓣膜的使用年限較機械瓣膜短,不過患者不需要因為瓣膜因素而終身服用抗凝血劑。
● 導管瓣膜夾合術是利用導管進入右心室,在超音波影像的輔助下,利用夾子夾住三尖瓣,改善三尖瓣逆流的狀況。導管瓣膜夾合術的風險較低,但對逆流較嚴重的患者則效果有限。
● 三尖瓣導管瓣膜置換術是近年發展出來的新技術,醫師會由頸靜脈或股靜脈置入導管,然後將人工瓣膜放到合適的位置,取代損壞的三尖瓣。待通過臨床試驗後,三尖瓣導管瓣膜置換術有機會幫助更多患者改善三尖瓣逆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