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手術或檢查前,醫師總會再三提醒「務必要禁食」,但許多患者心中都有疑問:真的要這麼嚴格嗎?很餓、很口渴,喝一小口水也不行?對此,秀傳醫療體系中部院區黃士維院長強調,術前禁食絕對不是醫師故意刁難,而是為了確保手術與麻醉安全,尤其預防誤吸引發致命併發症,其中老人、小孩不耐飢餓容易違反規定,有時一點點食物殘留,甚至「一口水」都可能在麻醉中釀成危險!
麻醉抑制身體保護機制 術前禁食目的在「預防嘔吐」
「預防麻醉嘔吐」不是小事!黃士維院長解釋,這點是術前禁食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但也最容易被誤解。不像清醒狀態下人可以自主控制嘔吐,全身麻醉會抑制吞嚥與咳嗽反射,保護機制會一直失效,直到患者完全清醒為止。手術前幾小時不吃不喝確實難受,但目的不是折磨患者,而是要避免高風險併發症的發生。
全身麻醉誤吸風險高 但局部麻醉「1原因」也要禁食!
不同手術禁食時間不同,是因為麻醉深度和手術時間不同,全身麻醉的誤吸風險遠高於局部麻醉,危險程度也有差異。黃士維院長說明,全身麻醉因完全失去意識與反射能力,禁食時間一般需要8至12小時;半身麻醉雖然意識清楚但下半身無感覺,通常禁食6至8小時;即便是局部麻醉,也建議禁食4至6小時,以避免術中需要緊急轉為全麻的風險。
了解胃排空時間 吃少少也會有關係
禁食要禁多久,也考慮到了胃排空時間。固體食物通常需6至8小時才會清空,清澈液體約2至3小時,但若是含脂肪食物,排空時間甚至可超過 12 小時。正常的胃排空遵循生理規律,根據食物種類、份量、個人體質會有差異,而麻醉藥物會進一步延緩胃腸蠕動。因此,「少吃一點應該沒關係」是錯誤觀念!即使只是少量食物,麻醉狀態下都可能是致命風險。
術前偷吃不被發現就好?小心「誤吸性肺炎」可能致命!
黃士維院長指出,當胃內容物在麻醉中逆流至肺部,會造成「誤吸性肺炎」。化學性肺損傷可能引發急性呼吸衰竭、嚴重肺部發炎,需長期呼吸器支持,肺功能難以完全恢復。「有些患者會發現原本簡單的手術變成生死關頭,卻不知道可能是術前一口水在『搗亂』!」雖然不會立即致命,但死亡率仍高,尤其年長者與慢性病患者更應注意。
緊急手術無法充分禁食 胃排空挑戰更多
若因車禍外傷、急性腹症等緊急狀況需要立即手術,患者無法充分禁食,風險更高。此時,麻醉醫師需使用快速誘導插管與藥物加速胃排空,挑戰包括無法預知胃內容物多寡、患者可能因疼痛或緊張影響胃排空、某些急救藥物會延緩腸胃蠕動,同時需要更高階的麻醉技術和設備。
「遵守醫囑」做好準備 別讓口腹之欲影響手術安全
「嚴格禁食保平安,偷吃偷喝風險大。」黃士維院長提醒,手術沒有捷徑,但有正確的準備方式。他也呼籲,患者應確實配合醫療人員指示,將安全擺在第一位,不被一時的飢餓感影響判斷,不要再覺得「吃一點應該沒關係」,掌握正確的手術安全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