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連梳頭、穿衣服都舉不起手,還以為只是五十肩,結果檢查才知道是旋轉袖肌腱破裂。」六十多歲的小林女士描述了她的就醫經歷。許多人以為肩膀疼痛、活動受限只是退化或僵硬,自行上網找復健運動練習,卻始終未改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昱彰提醒,這種狀況很可能是「旋轉袖肌腱破裂」,若延誤治療,恐造成永久性功能受損。
年齡退化、過度使用 都是高風險族群
由於肩關節是活動度極高的「球窩關節」,周圍分布眾多肌腱、韌帶與軟骨組織,任何結構損傷都可能引起疼痛與活動受限。若未及時處理,肩痛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陳昱彰醫師說明,旋轉袖破裂多因外傷、長期過度使用或年齡退化造成。像跌倒、車禍、搬重物、反覆投擲等運動,都可能導致肌腱受損;年長者因肌腱變薄、彈性下降,也容易發生自發性斷裂。初期常被誤認為是五十肩或肌肉拉傷,導致延誤治療。
臨床診斷通常先透過理學檢查與影像學檢測,包括X光、超音波與核磁共振(MRI),以確認肌腱破裂的位置、範圍與型態,作為手術規劃的重要依據。
微創修補技術進步 恢復率高達九成
若確診為旋轉袖破裂,早期介入治療至關重要。陳昱彰醫師指出,目前主要手術方式包括小切口手術(約三至四公分)與關節鏡手術(多個一公分切口),可進行肌腱縫合、清除沾黏及磨除骨刺。依破裂型態與大小,醫師會以「醫療鉚釘」固定縫合。
隨著醫材進步,現有鉚釘材質包括金屬、塑膠、生物可吸收與全縫線型。全民健保將於114年下半年開放部分差額給付,讓病患能依預算與需求選擇適合材質,減輕負擔。術後約三至六個月經復健治療,大多能恢復日常活動與運動強度。
肩痛莫拖延 及早就醫才能保留功能
陳昱彰醫師提醒,旋轉袖肌腱破裂是可逆但需及早處理的疾病。若出現手臂無法抬舉、夜間疼痛或肩膀持續痠痛,就應儘早就醫檢查。透過正確診斷與個別化治療,可有效恢復肩關節功能,避免長期疼痛與關節僵硬,重拾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