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男性上班族,身高170公分、體重逾120公斤,BMI高達41.3,夜裡打呼聲如雷,甚至被自己的鼾聲驚醒,常出現快要窒息的感覺,一度誤以為被鬼壓床。長期睡不好導致精神不濟、血壓升高、情緒低落。
起初他在心臟內科治療高血壓但控制不佳,轉診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就診。經睡眠檢測發現,每小時呼吸中止高達80次、每次超過10秒,屬極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經減重並配合正壓呼吸器治療後,呼吸中止指數降至5以下,睡眠品質與情緒皆明顯改善。
勿將疲累歸於生活壓力 留意有潛藏疾病
耳鼻喉科主任徐欣健醫師指出,許多人以為疲累只是生活壓力造成,卻忽略背後可能潛藏的「睡眠呼吸中止症」。若長期未治療,除睡眠品質下降,也會引發高血壓及心臟疾病,是現代人不可輕忽的健康警訊。
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廣 嚴重恐導致心血管疾病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睡眠中反覆出現呼吸暫停與重啟的狀況,導致血氧下降、睡眠中斷,進而影響全身健康。患者常出現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頭痛、喉嚨乾、記憶力衰退及情緒不穩等問題。
徐欣健醫師表示,若長期未治療,將增加腦血管及心血管病變風險,中風與心肌梗塞機率比一般人高出6至23倍,也與糖尿病、男性陽痿、憂鬱症相關,甚至提高車禍風險12倍。嚴重者還可能因缺氧導致猝死。
居家檢測可初步篩檢 重度患者需正壓呼吸器治療
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標準方式為「多功能睡眠檢查儀」(Polysomnography, PSG),可同時監測血氧、腦波、呼吸、心電圖與肌電圖,但需留院監測、成本較高。
目前另有可攜式居家睡眠檢查設備,能記錄血氧濃度、呼吸氣流與打鼾次數,適合大規模篩檢。治療方式主要分三類:肥胖者以減重為首要;若結構性阻塞則可考慮手術;最常用且非侵入性的方法是「持續正壓呼吸器」(CPAP),可維持呼吸道暢通並改善缺氧狀況。
早期治療可防併發症 養成良好睡眠習慣最關鍵
徐欣健醫師提醒,打呼、夜間窒息感或白天嗜睡等症狀皆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警訊,應盡早就醫診斷並接受治療。良好的生活習慣如規律運動、控制體重與避免菸酒,皆有助降低發病風險。
他強調,睡眠呼吸中止症雖常被忽略,但長期缺氧對腦與心血管的損害深遠。唯有重視症狀、及早介入治療,才能遠離潛在危機,提升睡眠品質與生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