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並非如許多人認為的那樣可怕。通過控制攝入量和注意飲食結構,米飯完全可以成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無需過度擔憂它對體重和血糖的負面影響。

米飯並非如許多人認為的那樣可怕。通過控制攝入量和注意飲食結構,米飯完全可以成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無需過度擔憂它對體重和血糖的負面影響。

在現代社會中,米飯常被視為“減重”與“控制血糖”的最大敵人。許多人為了減重或管理血糖,選擇減少甚至完全避免米飯的攝入,轉而尋找替代食物。然而,米飯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白米飯不只含碳水 被誤當血糖飆升元兇

米飯主要由碳水化合物組成,每一勺煮熟的白米飯(約50克)含有大約75大卡,此外還提供一定的蛋白質、維生素B和礦物質。儘管米飯的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GI)較高,人們擔心它會引起血糖飆升,然而,真正影響血糖反應的不僅僅是GI值,還包括進餐時的攝入量和整體飲食結構。

不吃飯改吃麵包、馬鈴薯?未必比較健康!

GI值可以作為一個參考指標,但並非決定食物是否健康的唯一標準。即使一種食物的GI值較低,如果攝入量過多,體重和血糖水準依然會飆升。例如堅果的GI值低,但過量攝入依然會引發熱量過剩。同樣玉米的GI值較低,但如果攝入量過多,仍會導致血糖飆升。

許多人在避開米飯時,往往選擇麵包、麵條或馬鈴薯等替代品,但這些替代品並不一定比米飯更有利於血糖控制或減重。例如白麵包或精製麵條的GI值較高,而且營養密度較低,不利於血糖控制。馬鈴薯雖富含維生素C和鉀,但GI值同樣較高,如果食用量不加以控制,同樣會導致血糖波動。

完全排除米飯致飲食失衡 搭配「這些」緩血糖

完全排除米飯可能導致飲食失衡。正確的做法是合理控制米飯的食用量,同時搭配富含膳食纖維、蛋白質和健康脂肪的食物,以減緩血糖波動。例如糙米或混合穀物是更好的選擇,它們富含膳食纖維,GI值較低,有助於更好的血糖管理。我們可以借助“我的健康餐盤”理念來合理控制每餐的米飯分量,同時搭配充足的蔬菜、瘦肉和健康脂肪,從而確保飲食的均衡。

總結來說,米飯並非如許多人認為的那樣可怕。通過控制攝入量和注意飲食結構,米飯完全可以成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無需過度擔憂它對體重和血糖的負面影響。

(文章授權提供/馬來西亞醫識力)
原文請見:《醫識力》https://easily.sinchew.com.my/node/6337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