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你想太多」! 專家揭心理急救「正確做法」

我們面對有自殺危機的人也常不敢主動關心,其實直接問對方是否有自殺的念頭,才有機會開啟對話,適時給予支持,及時避免憾事發生。

我們面對有自殺危機的人也常不敢主動關心,其實直接問對方是否有自殺的念頭,才有機會開啟對話,適時給予支持,及時避免憾事發生。

您知道嗎?身體急症需要CPR,如果心理發生危機,其實也有救援之道!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指出,「傾、聽、給、鼓、勵」是心理健康急救五個關鍵救援行動,透過接觸及評估處理當事人的危機(「傾」)、非評判性地傾聽和溝通(「聽」)、給予情感和實質支持(「給」)、鼓勵尋求專業協助(「鼓」)、鼓勵尋求其他支持(「勵」),幫助當事人度過心理難關。

焦慮、憂鬱盛行率翻倍 「心理健康急救5行動」及時伸援手

臺大公衛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教授張書森指出,國內成人常見精神疾患(以焦慮和憂鬱為主)的推估盛行率從1990年的11.5%增加到2010年前後的25%,增幅超過兩倍,之後雖然逐漸下降,但2020年的推估盛行率仍達20.03%,亦即國內約有五分之一的成人可能有常見的精神疾患。

張書森教授表示,上述現象和最近自殺重返國人十大死因,都凸顯心理健康問題是國人嚴峻的挑戰;礙於負面刻版印象或其他因素,許多國人雖有心理困擾卻未主動求助,想幫忙的人則是不知該怎麼幫,心理健康急救課程是解決這項困境的解方之一。

他強調,心理健康急救五個關鍵救援行動在國外經過研究證實,可以中度提升學員的心理健康知識,以及提供他人心理健康急救的信心和意願。

提升助人信心、降低悲劇發生 人人都能成第一線救援 

華心心理健康急救計畫專案經理、諮商心理師張瓈文表示,「傾、聽、給、鼓、勵」乍聽很簡單,但需要學習和練習才能做到位。例如:我們常安慰心情低落的人「你想太多了」或「不會那麼糟」,其實是阻絕了當事人情感表達的機會,適切的傾聽是不予評判的接納,需要多加練習才能做好;我們面對有自殺危機的人也常不敢主動關心,其實直接問對方是否有自殺的念頭,才有機會開啟對話,適時給予支持,及時避免憾事發生。

行動一「傾」:接觸及評估當事人的情況,觀察有否有自傷或傷人或其他危機,並給予協助。

行動二「聽」:不帶批判性地聆聽,細心聆聽當事人的心聲及感受,給予空間讓對方表達。

行動三「給」:給予當事人情感和實質支持,給予資訊及好轉的希望,例如幫當事人跑腿或陪伴做一些減壓及紓緩的活動。

行動四「鼓」:鼓勵當事人尋求適當的專業協助。

行動五「勵」:鼓勵當事人尋求其他支持,例如向朋友傾訴心事或採取自助策略等。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若您或身邊親友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生命線1995或張老師1980,尋求專業協助。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