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阻塞初期症狀與便秘非常相似,患者容易混淆。大腸直腸外科陳威佑醫師分享,近期門診遇到一位阿姨,近3天突然肚子劇烈疼痛、頻繁嘔吐,起初以為只是便秘或消化不良,未特別在意,但症狀迅速惡化,連水都難以下嚥;經轉診檢查後,確診為腸阻塞。陳威佑醫師提醒,腸阻塞來得又快又急,若未即時處理,恐造成腸道壞死,更是大腸癌的警訊之一,切勿掉以輕心。
便秘與腸阻塞有什麼不同?臨床判斷看「這些重點」
陳威佑醫師表示,便秘與腸阻塞都有排便變少或變細、腹脹不適、食慾下降等共同症狀,臨床判斷依據還包括能否放屁、是否伴隨噁心嘔吐,兩者發作時間的快慢也大不相同。
- 便秘:多是慢性問題,症狀可能持續數週到數月。雖然排便困難,但腸道仍有基本通暢,氣體可排出。患者大多可以放屁,腹脹不舒服但疼痛多不劇烈,屬於長期困擾。
- 腸阻塞:發作急又猛,常在24至72小時內出現劇烈症狀。腸道嚴重堵塞,糞便、氣體皆無法通過,導致腹部明顯膨脹,並伴隨劇烈絞痛,嚴重時甚至無法站直。同時可能引發噁心嘔吐,甚至吐出黃色或綠色膽汁。
這些徵兆可能就是腸阻塞!糞便變細有血、不能放屁要注意
腸阻塞的發生代表可能有腸沾黏、腫瘤等重大疾病,若未妥善處理,可能引發腸穿孔、腹膜炎等,對生命造成威脅,其中年長者為高危族群。陳威佑醫師進一步提醒,一旦出現以下4大徵兆,務必及早就醫:
- 大便變細如鉛筆狀、伴隨黏液或血絲:
腸道內腫瘤、沾黏或其他病變會使管徑變窄,使糞便變細,部分還會出現血絲或黏液,都可能是大腸癌早期徵兆。特別是長期便秘或腸道曾受損(如腸沾黏、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人,應盡快安排大腸鏡檢查。 - 腹脹且劇烈腹痛,甚至無法站直:
腸內容物無法推進,會造成腸壁過度撐開,引發陣發性的劇烈絞痛,常見於腸扭轉(腸絞窄)或嚴重的腸沾黏患者,尤其是曾接受腹部手術(如闌尾切除、剖腹產、腸道手術)的人,腸道可能因疤痕組織影響而發生沾黏。 - 完全無法排氣或排便:
腸道被完全堵住,氣體與糞便都無法通過,可能是腸道腫瘤、異物堵塞或腸道狹窄導致。若超過24小時無法排氣或排便,應立即就醫,避免腸道壞死。 - 噁心嘔吐,甚至吐出膽汁:
腸道嚴重阻塞時,食物與消化液無法下行,胃部壓力升高,就會出現噁心嘔吐。若阻塞位於小腸等上腸道,內容物可能逆流至胃部,還會吐出黃色或綠色膽汁,代表腸道已完全不通,同樣要立即就醫處理,否則腸道可能壞死。這種狀況常見於腸扭轉或腫瘤阻塞的患者。
醫要積極找出病因!「這歲數」可免費定期大腸癌篩檢
「腸阻塞是症狀,找出病因才能有效治療。」陳威佑醫師提醒,大腸癌是常見原因之一,國健署目前也針對50至74歲民眾,提供每2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陳醫師也表示,大腸癌是一種可預防、可治療的癌症,若能及早發現病灶,就有機會盡快接受相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