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認真刷牙,為什麼牙齒還是黃黃的?」隨著各式電動牙刷、沖牙機、美白牙膏等工具一波接一波地推出,讓人不禁想問:「我是不是只要買齊這些神器,就能擁有潔白的牙齒?」,牙醫師黃斌洋,從專業角度教大家看懂各類口腔清潔工具的正確用法,也會帶你釐清牙齒染色、美白與貼片的真相。搞懂這些,不只可以避免白花冤枉錢,還能真正為你的牙齒健康加分。
為什麼牙齒那麼黃 原因可能不只一種
牙齒由三層結構組成,最外層是琺瑯質,裡面是象牙質,再來才是神經。真正決定牙齒顏色的是象牙質,但很多人不知道,日常的茶、咖啡、咖哩等色素,會先染色在琺瑯質,若清不掉就會「滲進去」,變成難以刷掉的深層染色。
此外,也有些變色情況是病理性的,例如牙神經壞死、脫鈣或先天四環黴素染色,這些就不是單靠清潔或牙膏能處理的,必須由牙醫判斷。
電動牙刷是神器 用錯小心刷成電動鋸子
了解牙齒黃的原因後,如何刷牙也是一門學問!近年,電動牙刷躍上版面,我們可將電動牙刷分為「振動型」與「音波型」兩種。振動型就像小型地板打蠟機,適合牙縫大、容易蛀牙的人;音波型則能清潔更深層,對牙齦發炎或牙周病族群較有幫助。
但重點來了,不管用哪一種,黃斌洋醫師強調:「關鍵是你刷對了沒。」電動牙刷只是放大你的動作,如果你刷牙姿勢錯誤,它只會讓錯誤變本加厲,「一錯再錯一萬次」。使用時一定要遵守牙醫常說的「貝式刷牙法」,才能有效清潔每一處牙面與牙縫。
沖牙機能取代牙線 最多只能當蓮蓬頭
沖牙機最適合用來「收尾」,尤其對於戴牙套、矯正族群而言特別方便。但千萬別誤會它可以「取代牙線」。
它像洗澡用的蓮蓬頭,雖然能沖掉大顆菜渣,但牙縫裡的小殘渣還是得靠牙線或牙線棒清除。「沖牙機是加分工具,不是偷懶工具」,它可以是你保健口腔的得力助手,但千萬別把它當成萬能解方。
美白牙膏有沒有效 先搞懂RDA磨耗係數
再來,想要牙齒美白,民眾最直接的方式可能就是使用「美白牙膏」了!市面上美白牙膏多分為兩種:一種是「物理性」去除牙漬,就像細版的菜瓜布,靠摩擦力去掉表面色素;另一種是「化學性」,常見成分是過氧化氫(雙氧水),能滲透牙齒結構、漂白象牙質。
但小心!物理性牙膏若RDA值(象牙質磨耗係數)過高,容易磨損琺瑯質,反而讓牙齒變得更敏感。黃醫師提醒:「如果連手指摸上去都覺得顆粒粗粗的,就該提高警覺。」
過氧化氫能漂白 藥房買的不等於牙醫用的
不少人聽到過氧化氫就想自己去藥房買,但別忘了,牙醫使用的濃度與配方都經過嚴格管控,DIY恐造成牙齦灼傷、牙齒過敏甚至損傷。若真的想靠化學性美白,建議在牙醫監控下進行。
黃醫師強調:「真正安全又有效的牙齒美白,一定是有專業介入的。」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美白治療,例如孕婦、12歲以下兒童、牙周發炎或蛀牙者,都應謹慎評估。
居家美白、冷光、噴砂、瓷貼片 選擇最適合方式
牙齒美白方法百百種,從門診美白、居家美白、冷光療程到噴砂拋光,各有優缺與適應族群。
- 噴砂拋光:適合外層染色,像汽車打蠟一樣「去污打亮」。
- 冷光美白:藥劑加光照,效果快速但也可能更敏感。
- 居家美白:需配合牙醫提供的藥劑與牙托,自行在家操作。
- 瓷貼片:適合牙齒顏色或形狀問題,但需輕度磨牙,且不是永久方案。
牙醫會依你的牙齒厚度、神經距離、牙齒結構與敏感程度,判斷最適合的方式。別為了美白硬貼瓷片,反而搞壞牙齒。
最後,黃醫師也提醒,美白牙齒的最終目的不是「白得像電視螢幕」,而是讓你的牙齒看起來自然又健康。「真正漂亮的白,是健康白、順眼白、自然白。」亞洲人牙齒本就偏黃,沒必要硬追好萊塢白,只要潔白明亮、與膚色和諧,就是最適合你的色階。
刷牙、沖牙、美白牙膏,沒有一種是萬靈丹。選對工具、用對方法、配合定期洗牙與專業諮詢,才能讓你的牙齒真正「亮白又健康」。
(文章授權提供/良醫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