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的李先生因酒癮失去工作、造成家庭失和,在親友介紹下,至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尋求協助,經精神部主任司徒彗真診斷及整合評估後,為李先生制定了治療計劃,包括Naltrexone藥物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及家庭支持系統重建的個人化療程。李先生表示:「剛開始真的很難,但藥物幫我撐過衝動期,心理治療則教我面對壓力與情緒,而不是逃避。」六個月後,李先生成功戒酒,重返職場並修復家庭關係,現更擔任酒癮互助小組志工,幫助他人走出困境。
酒癮是一種複雜的慢性病 整合性治療模式提升35%康復率
司徒彗真主任表示,酒癮是一種複雜且慢性的疾病,僅靠單一治療方式難以達到理想成效。為協助酒精使用障礙(Alcohol Use Disorder,AUD)患者重獲新生,團隊發展出結合藥物治療、心理輔導、家庭參與與社區支持的「整合性治療模式」,並取得顯著成果。該模式較傳統單一療法提升35%康復率,過去一年已成功協助超過60位患者,其中超過七成在六個月後仍維持戒酒狀態,顯示跨專業整合療法在臨床上的實質助益。
戒酒不再只能靠意志力 藥物輔助治療已成為有效選擇
司徒彗真主任說,在藥物治療部分,醫院引進兩種經科學實證有效的戒酒藥物,依照患者的個別狀況與治療階段進行個性化處方。其中,Naltrexone可有效降低飲酒慾望,阻斷酒精帶來的愉悅感,適用於戒酒初期及維持期;研究顯示,搭配行為治療可降低復飲率達五成。另一種Acamprosate則有助於穩定大腦因長期飲酒所造成的神經失衡,減輕戒斷不適,特別適合用於戒斷後的維持治療階段。
個別調整藥物助酒癮治療 亦需大眾支持患者重新站起來
司徒彗真主任強調,藥物並非萬靈丹,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依個別需求精準調整,才能真正成為患者度過困難期的可靠助力。
此外,司徒彗真主任強調呼籲社會大眾,應以理解與接納的眼光看待酒癮者,酒癮是一種慢性疾病,並非道德失敗。只要及早尋求專業治療,結合醫療與心理、家庭與社會力量,每一位患者都有機會重新站起來,重拾健康與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