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醫也能治! 中醫師分享治療觀點及降血糖茶飲

在中醫典籍中,很早就有關於糖尿病的記載,最早是將它稱為「脾癉」、「消渴」。

在中醫典籍中,很早就有關於糖尿病的記載,最早是將它稱為「脾癉」、「消渴」。

糖尿病是現代人很常見的慢性病之一,若未良好控制可能會影響心臟血管、腎臟等,需要重視並積極治療。許多人都知道糖尿病可以透過西醫治療,但事實上中醫也能幫助血糖控制。

從中醫觀點來看 糖尿病是什麼疾病?如何治療?

當胰臟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或胰島素作用不良,可能會導致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內被吸收利用,產生血糖過高的情形,並會隨著尿液排出形成「糖尿」,這是糖尿病患者的症狀之一。

賴嫻真中醫師表示,在中醫典籍中,很早就有關於糖尿病的記載,最早是將它稱為「脾癉」、「消渴」,典籍中提到會患有消渴症的人大多是「數食甘美而多肥也」,也就是吃得豐盛美好的人比較容易患有消渴症,而這跟現代醫學中「第二型糖尿病」的描述其實相當相像。

除了描述相似之外,在糖尿病治療上,西藥常會使用降血糖藥、胰島素等治療,而中醫其實也有降血糖茶飲,賴嫻真中醫師表示,將沙參2錢、麥冬2錢、玉竹1.5錢、扁豆1錢、天花粉1錢、甘草1錢等藥材,放入1500-2000CC的熱水中,悶煮10-20分鐘即可服用,如果容易疲勞的話可以加粉光參1錢,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有在服用降血糖的西藥,此茶飲需間隔一個小時以上再服用。

不過針對糖尿病治療,賴嫻真中醫師提到,中醫認為糖尿病的症狀多變,主因是「陰虛燥熱傷津」並會分別表現在肺、脾、腎,所以症狀不同,因此中醫治療多以分證治療,如果到了糖尿病後期,症見氣陰兩虛,就得補益脾腎。

不論中醫、西醫治療 糖友都應注意飲食幫助控糖

糖尿病可以透過西醫、中醫來治療,但不論是哪一種治療方式,都要注意平時的飲食習慣。賴嫻真中醫師提醒,就算是服用西藥,仍要控制飲食並規律測量血糖,一日三餐、固定時間進食有助於穩定血糖,而且飲食應清淡為主,少吃精緻及加工食品,也不要吃甜度太高的水果,米飯建議以糙米或是五穀雜糧米取代精緻白米。

參考資料:賴嫻真中醫師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5KaSWSQoW/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