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唇孵出寄生蟲!腫成香腸嘴會蠕動 手術活捉3肥蟲

一名男子到秘魯熱帶雨林探險,嘴唇遭馬蠅寄生,又腫又痛還有活體蠕動!(示意圖)

嘴唇竟是幼蟲溫床!33歲的陳先生去年10月中旬到秘魯旅遊,疑似因在熱帶雨林區住宿,嘴唇遭馬蠅寄生!返國二週後嘴唇腫大且伴隨疼痛感,外觀近似疱疹,經診所治療半個月仍未好轉,且疑似有物體活動,最後到馬偕醫院求診,竟然是罕見的馬蠅蟲卵寄生,且蟲卵寄生在體內孵化成幼蟲,最後透過手術取出3隻肥大的馬蠅幼蟲,長約2.5公分,相當驚人。

每隻長2.5公分! 全麻手術解除蟲蟲危機

陳先生傷口初期與一般昆蟲咬傷相似,有點小破皮,未料二週後嘴唇逐漸腫大,疼痛感日益加劇,經皮膚科診所診斷為疱疹,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抗生素及藥膏治療皆未見改善。他照鏡子時隱約看到有東西在動,也會感覺有異物嘴唇裡蠕動,晚上痛到睡不好,還會持續出血,沒想到竟是蟲卵寄生孵化成幼蟲!

馬偕醫院口腔醫學部主任劉崇基表示,國內遭馬蠅蟲卵寄生案例非常少,過去只發生過2例寄生在頭皮的案例,這次發現寄生在嘴唇的情況,是他行醫以來首次見到。陳先生嘴唇有3處傷口持續滲出液,且隱約看到物體活動,但因為嘴唇周圍有大血管,蟲體為躲避容易碰撞造成出血。

劉崇基曾在門診嘗試夾出,但因病人無法忍受致使難度太高,因此採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解決,15分鐘就結束,術後住院一晚確認恢復良好後出院。而3隻寄生於嘴唇上的寄生蟲,每隻長達2.5公分,相當肥滿!分別送病理檢驗及台灣大學昆蟲系系統分類研究室蕭旭峰教授鑑別,確認是台灣少見的馬蠅幼蟲。

▲馬蠅蟲卵在宿主的體溫下孵化成幼蟲以後,再從叮咬的傷口或毛囊鑽入皮膚內。(馬偕醫院提供)

從傷口或毛囊鑽入皮膚 產生疼痛及搔癢感

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黃偉新指出,馬蠅(Dermatobia hominis,俗稱:Botfly)主要分布在中南美州,主要活動範圍為墨西哥至阿根廷和智利北部,一般生活在潮濕的熱帶森林地區和樹木繁茂的低地。馬蠅會將蟲卵產在其他節肢動物(如蚊子)的腹部,當蚊蟲叮咬宿主時,蟲卵就順勢落到傷口上,卵在宿主的體溫下孵化成幼蟲以後,再從叮咬的傷口或毛囊鑽入皮膚內,因為通常都無痛,難以察覺。只要能將幼蟲完全取出,傷口通常能癒合,也少有併發症發生。

馬蠅蟲卵寄生傷口起初像昆蟲咬傷,之後變為癰瘡,皮膚出現紅色突起,並在傷口隆起小結節的中央傷口有漿液性血水的滲出液,受感染者可能會因蟲體蠕動而在夜間感覺間歇性疼痛以及搔癢感,或有異物蠕動感。若寄生在頭皮或臉上則會因為該處的肌肉層過薄,而疼痛感強烈。由於馬蠅在我國極其少見,容易誤認為是細菌感染、蜂窩性組織炎、毛囊炎等而給予抗生素治療,或是進行不必要的切除。

醫師最後提醒,民眾進入叢林區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戴帽子以保護頸部及頭皮,不要擦香水或使用體香膏、衣褲。無法包覆的皮膚部位,則選用適當的防蚊液並適時補擦。若曾至高風險地區,回國後發現身上有不明類似蚊蟲叮咬傷口,又遲遲未癒合,應儘早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