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傳統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新式微創手術「DAA」防下肢不等長

DAA(Direct Anterior Approach)為一種微創手術,幾乎術後當天就可以下床,可以更快讓患者床恢復行走功能,讓病人早期開始復健

DAA(Direct Anterior Approach)為一種微創手術,幾乎術後當天就可以下床,可以更快讓患者床恢復行走功能,讓病人早期開始復健

因台灣社會高齡人口逐漸增長,髖關節退化或股骨頸骨折已是目前骨科門診中常見病症,對於患者生活機能品質皆會造成重大影響。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已行之多年,為歷史以來滿意度最高的手術之一,其為治療髖關節退化及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有效且恢復快速的方式。

傳統人工置換 正前開式更好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主治醫師楊宗穎表示,傳統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大約分為切開臀中肌的前方路徑及切開梨狀肌後方路徑兩種,手術的傷口位於側面,因此患者手術時須維持側躺姿勢,導致比較容易造成術中測量雙下肢長度之誤差,傷口疼痛及脫臼之可能性。

與傳統人工髖關節術式不同的DAA(Direct Anterior Approach)正前開式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意指病人完全平躺在手術台上,由髖部前方利用肌肉之間的隙縫進入髖關節,所以無切開肌腱,減少脫臼的可能性,為一種微創手術,幾乎術後當天就可以下床,可以更快讓患者床恢復行走功能,讓病人早期開始復健,避免像肺炎、泌尿道感染、褥瘡、下肢靜脈血栓風險及肺栓塞的風險這些長期臥床帶來的併發症,平躺手術姿勢也讓術中雙腳長度評估更準確,降低發生下肢不等長的機率。

DAA正前開式 注意適應症

然而,儘管正前開式手術在文獻上與臨床表現上有明顯的好處,但任何手術仍存在著風險。DAA正前開式也有需注意的風險:一、股外側皮神經損傷會造成大腿前側麻木,但發生率不算高且大多可經治療後回復。二、骨質疏鬆患者術中可能生股骨假體周圍骨折,文獻統計發生率約2%但大多不影響患者術後正常生活及工作。

楊宗穎指出,正前開式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適應症有:股骨頭缺血性壞死、60歲以上的股骨頸骨折、晚期髖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各種原因導致的髖關節僵直等,正前開式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已成為需全髖或半髖關節人工置換術患者之先進有效的選擇,可造福更多髖關節疾病的病人。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