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到動彈不得、被扛回家! 當心僵直性脊椎炎5症狀

39歲工程師小諺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經常軟腳、關節疼痛,甚至痛到站不起來,被扛回宿舍!使用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後,終於免於疼痛與打針之苦。

39歲的專利工程師「小諺」,高中時相約同學打籃球,但經常莫名軟腳、髖關節疼痛,大學時甚至痛到站不起來,被同學扛回宿舍!10多年改到風濕免疫科就醫,確診是「僵直性脊椎炎」。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執行長、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蔡長祐表示,僵直性脊椎炎常見5大症狀,包括半夜背痛驚醒、下肢疼痛、肢體僵硬等,呼籲病友及早就醫,以免導致駝背變矮甚至併發心血管疾病。

劇痛僵硬等5症狀 醫囑無法治癒切勿拖延

42歲的軟體工程師「阿鴻」五專時上體育課出現膝蓋腫脹,看了跌打損傷貼膏藥卻無好轉,輾轉到風濕免疫科才確診是僵直性脊椎炎,嚴重時需每天服用2顆止痛藥,但又擔心長期吃藥會傷身,常常未按時服用藥,病況加劇導致駝背,身高倒縮2公分變168公分。

蔡長祐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主要影響脊椎關節,台灣有高達約7- 8萬病友。高風險族群如45歲以下青壯年,男女比例3:1,長期發炎容易造成脊椎沾黏與融合,導致活動度變差。大部分病友具有HLA-B27基因,有家族病史者的發病機率更高。常見症狀包括:

  • 腰部晨間僵硬或背痛(晨僵)超過30分鐘
  • 背痛會在活動後減緩
  • 曾在半夜因背痛而痛醒
  • 交替性臀部或髖關節疼痛
  • 下肢疼痛

然而,病友初期常將關節疼痛誤認為運動傷害,不少年輕男性患者因忙於學業或工作,常常自行買止痛藥了事,甚至拖了一年以上才正確診斷。

蔡長祐指出,僵直性脊椎炎若延誤治療或長期控制不佳,容易造成疼痛與脊椎僵硬,並導致脊椎沾黏,影響身體姿勢、睡眠與生活品質,產生虹彩炎、乾癬、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等共病的風險也比一般人更高。呼籲民眾若關節疼痛超過2週,或持續3個月以上有晨間僵硬、背痛,應盡快到過敏風濕免疫科檢查與治療。

▲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與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呼籲,僵直性脊椎炎病友要及早到風濕免疫科就醫,及早且持續治療。

口服標靶便利新選擇 多運動有助控制病情

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周昌德表示,僵直性脊椎炎雖無法根治,但健保已給付多種藥物,包括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非類固醇消炎藥、生物製劑,今年4月健保首度給付的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都有助病友達到「止痛降發炎、保持脊椎活動範圍及功能、預防併發症發生」的3大目標。

例如,阿鴻以往治療藥物耐受度不佳,期待轉換新的治療方式;小諺則希望減少請假、或下班趕夜間門診注射生物製劑,兩人與醫師討論後,最近使用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不僅免於打針之苦,發炎與僵硬疼痛皆明顯改善。

周昌德呼籲病友,無論是剛確診或正在接受治療,如有疾病控制不佳,應與醫師充分溝通,依據個人病況與生活習慣擬定治療對策。除了藥物治療,避免抽菸,養成游泳、有氧運動等運動習慣,也有助於控制病情。

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李政哲理事長也表示,現今的治療選擇越來越多元,且今年健保給付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治療僵直性脊椎炎,讓患者有更多的治療選擇,呼籲病友及早就醫,與醫師討論,找出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有機會「早回人生不忍痛」。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