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地震建築物倒塌、共軍打來 沒電沒水沒食物如何自保?

一般民眾缺乏對於緊急災難的防範與應對常識,面對中共解放軍軍機頻頻擾台,民眾應抱持何種態度?

在災難或是戰爭時沒有電,沒有充足的水、瓦斯時,還能有食物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準備「保存期限長」的食品及簡易餐具,尤其是不用煮的罐頭(最好是易開罐或旋轉蓋)、餅乾、肉乾等食物。

一般民眾在自由民主且安逸的社會中,普遍缺乏對於緊急災難的防範與應對常識,這非常令人擔憂;況且俄烏戰爭的殷鑑在眼前,中共解放軍軍機頻頻擾台,造成台海緊張局勢,民眾應抱持何種態度?

成大醫院國際醫療中心主任暨台灣外傷醫學會前理事長簡立建提醒民眾,平時就應該學會基本的急救常識與技術,有備無患。那麼該如何自救與助人?如何備妥必用物資?

生活當中,意外的事無所不在,更遑論陷入災難或軍事攻擊時。若能掌握基本急救常識和技術,萬一發生災難時,就可以自救或救人,也可避免因沒有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而造成遺憾的發生。

大出血應立即止血,以免危及生命

在平時,遇到一些較小或較表淺的傷口,應先用冷開水或乾淨自來水沖洗,再用優碘或是青黴素藥膏塗抹一遍,紗布包紮即可。每天換藥一次,如果沒有使用生理食鹽水清洗,可以將藥膏塗抹傷口一次,之後用乾棉籤擦去,再薄薄塗抹一次即可。

若有微小的異物插入傷口上(如碎玻璃或是小木屑),可用棉籤沾酒精擦拭傷口附近,再以小鑷子除去;之後比照小傷口一樣處理。如果是較大之物體插入身體,就盡量不去碰觸、壓迫或拔出,傷口可貼上消毒紗布,再將毛巾包圍在異物傷口周圍,纏繞繃帶固定,盡快送至醫院處理。

肢體因撞傷而出現血腫時,可在傷處覆蓋消毒紗布或乾淨毛巾,用冰袋冷敷半小時,再加壓包紮,以減輕疼痛和腫脹。若血腫持續變大或有出血狀況且傷勢嚴重者,要送至醫院檢查。但若是上肢無明顯變形,下肢仍可負擔體重走路,無明顯劇痛,骨折機會應該較小,在災難或就醫不便時,可不必急著送醫,持續觀察;如果疼痛沒有加劇,則持續觀察即可。

大出血時,應立即處理止血,以免出血過多危及生命,大出血徵象包括傷口血液是噴出或湧出的、隨著脈搏跳動流出的出血,或是衣物已被血液浸濕,這時可採用以下幾種止血方法:

❶直接加壓止血法:在傷口上以手掌用力按住直接加壓,若懷疑有骨折或出血傷口內有異物時,就須送醫;不可使用菸草塗抹傷口,那會嚴重污染傷口,製造感染。

❷止血帶止血法:用衣物、皮帶或寬布條(寬度最好在3~5公分左右)等長條物,綁住出血部位或出血點的肢體上方(也就是近心端),制止血液流動。綁上後註明綁的時間,然後盡快送醫。

❸如果是有組織缺損、有深度的傷口,可用乾淨的布填塞在傷口內,再進行直接加壓止血法。

燙傷應遵循「沖脫泡蓋送」原則

一旦發生燙傷,應遵循「沖脫泡蓋送」原則:

❶沖:在燙傷部位立即「沖」冷水,小心而大量地沖至少30分鐘。

❷脫:把燙傷部位的衣物「脫」掉,小心剪開泡在冷水中的衣物,並輕輕地去除黏覆於傷口的雜物。

❸泡:讓受傷部位繼續浸「泡」在冷水中,至少30分鐘;可以泡著同時送醫。

❹蓋:以乾淨的紗布或毛巾覆「蓋」受傷部位,避免傷口感染。

❺送:立即「送」醫治療。

在災難時期,如果燙傷在四肢部位、紅腫之外沒有水泡(或是只有少許小水泡),可以考慮自我照護,塗上抗生素藥膏,保持通風清潔即可。

請勿在傷口處亂塗藥,更不要聽信民間傳說的塗抹醬油、麻油或牙膏等方式,那無益傷口癒合,只會增加處置困難。若燙傷處有水泡,不要弄破,應用乾淨紗布覆蓋,去醫院再處理。

如果在災難時期就醫不易,可在塗抹燙傷藥膏或是青黴素藥膏後,以無菌紗布包紮,如果紗布濕了,便須更換紗布。如果水泡破了,以棉籤吸乾水分,不必刻意去除水泡,外部塗抹藥膏之後,再用乾淨紗布包覆包紮。

傷口大、斷指,應立即就醫治療

◎如果傷口不大且較乾淨,出血不多,創傷處還能活動,可用優碘消毒傷口及周圍皮膚;等乾了之後,再用消毒紗布或OK繃覆蓋包紮傷口。

◎若傷口大而深,要用乾淨的布壓迫止血,並立即去醫院治療。

◎如果手指或腳趾不幸被截斷,應立即將傷指(趾)上舉,然後用乾淨的紗布直接加壓包紮傷口來止血;若仍然血流不止,可在傷患處的指(趾)根處緊纏止血帶(或清潔的繩子)來止血,並將斷指(趾)用無菌布料包好,放入乾淨塑膠袋中,一起帶去醫院。

除非斷指(趾)污染特別嚴重,一般不建議自己沖洗,也不要用任何液體浸泡斷指(趾),應在第一時間前往醫院接受緊急治療。如果是手腕以上或是腳踝以上截斷,要綁上止血帶,以避免大出血,並盡速送醫。

骨折止血後,應固定傷肢

懷疑為骨折的傷者,若有出血要先止血,然後再固定傷肢。建議可因地制宜用使用木板、木棍、雜誌、樹枝、竹竿等作為固定用的臨時夾板;如果連這些東西都沒有,可將疑似骨折的上肢固定在軀幹上,疑似骨折的下肢則固定在對側的健肢上,以避免在運送過程中因為搬運、顛簸,而使得斷骨刺傷血管、神經,使病情更嚴重。

狀況嚴重且在急救的同時,要趕緊撥打119派送救護車來載運傷者就醫。若是脊柱損傷的傷者,搬運時需要注意盡量讓傷者的脊柱保持平直,以避免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扭傷及肌肉拉傷

讓受傷處休息,並盡量將受傷部位抬高到心臟以上,以避免組織腫脹;可用冷敷來減輕疼痛,同時纏繞繃帶來加壓受傷部位,可避免關節腫脹與組織出血。

避難包必備8物資

若萬一遇到災難(包含軍事攻擊)時,求生必備物資該準備些什麼?以下是準備避難包的四個步驟:

◎找一個大小適宜的背包。

◎放進避難必需品,至少準備能存活3天的裝備。

◎擺放在能夠拿了就走的位置。然而不見得​所有家人都能一直待在家裡,所以最好能為每個家人都準備一個隨身避難包,擺放在家裡、工作地點、車上等多個地方,而且容易取得之處,這樣更保險。

◎每3個月檢查更新一次,尤其是食物、水、醫藥品,都要定期更新以免過期。

「避難包」內的必需品如下:

❶糧食

在災難或是戰爭時沒有電,沒有充足的水、瓦斯時,還能有食物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準備「保存期限長」的食品及簡易餐具,尤其是不用煮的罐頭(最好是易開罐或旋轉蓋)、餅乾、肉乾等食物;「能量棒」能補充相對多的熱量,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也可準備維他命,如果營養不足時,還能靠一些維他命支撐。

❷水

沒有食物,人們可以生存1~2個月;但若沒有水,生命最多只能支撐10天。除了自備飲用水,可以準備攜帶型的「應急過濾器」,讓人們可以在河川、溪流等地方經由過濾就能飲水。

❸禦寒保暖衣物

包含可以禦寒及更換的衣物、毛毯、毛巾、暖暖包、雨衣、輕便外套等,以防受困時人體失溫,嚴重可能導致休克。

❹藥品

外用藥:繃帶、OK繃、優碘、皮膚藥膏等。

內用藥:消炎、止痛、退燒、抗過敏、止瀉等。

個人用藥:像是一些慢性病用藥、精神科用藥,應準備較長時間的份量。

這些用品在避難期間變得非常必要,因為可能就醫變得不方便,或是醫療設施被破壞。

❺工具

可以照明的手電筒(​或輕巧頭燈)或蠟燭、備用電池、打火機、防水火柴、​紙筆(可用來整理行動計畫,還能用來留下訊息)、繩子(​材質要夠堅固,可用來綁起遮蔽物或是製作擔架)、多功能瑞士刀組(包含刀子、剪刀、小鋸子、開罐器、開瓶器等等),以及地圖與指南針,因為在戰爭時不會有訊號,別指望GPS、Google Map。

❻通訊用品

手機、充電線和充飽電的行動電源(最好是體積小、容量大的);用來接收廣播訊號的收音機,像是手搖充電或太陽能收音機;還有哨子,事先掛在脖子上,若需要求救時,能靠著吹哨提高獲救的機會。

❼現金與證件包

身分證、健保卡、護照、提款卡,用夾鏈袋包裝,也許不會派上用場,但帶著總是有備無患。另外,準備一些現金,台幣與美金。

❽武器

除了多功能瑞士刀組之外,最好能夠再準備至少兩把刀,一把用來切食物,一把當工具用(用來開路或自衛防身等)。

事先擬定應對策略,接受急救訓練會更好

當發生緊急情況時,事先擬定好逃難的應對策略,例如找好住家及工作場所附近的防空避難所,並和家人溝通好,若分開避難後、解除警報時的集合地點,這樣有助於民眾有秩序地緊急避難與疏散,避免造成恐慌。

總而言之,民眾在準備災難或軍事攻擊所可能帶來的緊急狀況與外傷照護時,以上這些方法都可以提供基本的緊急醫療支援,有備無患。平時可以參加附近消防局或是醫院急診室的志工工作,這些工作經驗,都是最好的防災自救訓練,甚至可參加緊急救護員的訓練,自助助人,這樣可以更安心。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