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服用逾15天超過3個月就達標 醫教3招度過惡化期 籲預防用藥更有效
30歲的小芳從青春期就開始有頭痛問題,被診斷為偏頭痛。最近半年來工作壓力大,頭痛越來越常發作,每週發生4至5次,除了醫生開的止痛藥,自己每天也會去藥局買感冒藥水來喝。最近3個月來,原本吃了有效的止痛藥跟感冒藥,現在藥效越來越短,效果越來越差,頭痛也變得越來越痛。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神經科醫師林伯昱表示,小芳經檢查被診斷為「藥物過度使用頭痛」;這是指原本就有頭痛問題的患者,因過度使用止痛藥物,頭痛反而越來越嚴重。這些患者的頭痛通常在停止過度使用的藥物後,會逐漸緩解。
根據國際頭痛疾病分類第3版,超過3個月以上,每個月止痛藥都使用15天以上,就達到藥物過量使用的標準,有些藥物甚至超過10天就算過度使用。止痛藥不只會由醫師開立,部分藥物從藥局也容易買得到,此外,像大家都熟悉的各大品牌感冒藥水中,也含有止痛藥的成分,有時一個不注意,就會過度使用。林伯昱醫師指出,治療「藥物過度使用頭痛」主要有3招:第1,減少原本過量的止痛藥物;第2,使用預防頭痛發作的藥物;第3,生活型態調整。
在減少原本過量的止痛藥物上,林伯昱醫師說,除了嗎啡類、巴比妥鹽這類醫師處方藥物需逐步減少外,其他的止痛藥物,根據病患的決心,可以選擇直接把過量的止痛藥物完全停止一段時間,或是逐步減少藥物使用的方式。最重要的是,後續使用止痛藥物,需要堅持「少吃」、「早吃」的兩大正確用藥原則。「少吃」是一週不要超過兩次;「早吃」則強調在頭痛發生的一小時內使用,效果最好。
減少原本過量的止痛藥物,頭痛會不會變嚴重呢?一開始確實會有幾星期到幾個月的頭痛惡化期。不過林伯昱醫師表示,有研究顯示,透過各種醫師開立「預防頭痛發作的藥物」調整體質,讓頭痛不容易發作起來,可以減少這段頭痛惡化期,也能讓病患從「藥物過度使用頭痛」中恢復得更快更好。
除了預防頭痛發作的藥物以外,生活型態調整也對預防頭痛發作有幫助,如:落實規律運動、規律睡眠、健康飲食(避免香腸、臘肉、味精巧克力、起司、柑橘類、紅酒)放鬆、針灸等方式。
(文章授權提供/中華新聞雲)https://www.cdn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