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要憂鬱症情緒篩檢 後續追蹤治療更重要

憂鬱症並非單一原因所造成的,可能與人格特質、基因遺傳、早期成長的負向經驗或遭受重大壓力事件等,綜合生理及心理因素所導致的結果,當感到心情低落、坐立難安或睡不好等,可先進行情緒篩檢

十月是世界心理健康月,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則是台灣的憂鬱症篩檢日,提醒民眾正視自己的心理健康,時時篩檢情緒並適合尋求專業協助。根據一份2022年3月發布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版 (JAMA Network Open) 》的研究指出,進行憂鬱情緒篩檢後,能及時獲得追蹤與診療的患者比例偏低,需更強化基層醫療篩檢與治療間的整合服務,讓憂鬱患者適時獲得診斷與治療。

憂鬱並非單原因 找出壓力源才根除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周煌智說明,憂鬱症並非單一原因所造成的,可能與人格特質、基因遺傳、早期成長的負向經驗或遭受重大壓力事件等,綜合生理及心理因素所導致的結果,當感到心情低落、坐立難安或睡不好等,可先進行情緒篩檢,不過引發壓力的原因尚未得知,因此必須接受第二階段的評估,轉介並適時提供後續治療或服務。

目前患者大多願意描述自己的症狀,但不一定將壓力源說出來,這些重要的因子隱藏在背後,底下壓力源隨時會浮上來,因此也必須能覺察自身的壓力,從生活周遭檢視,了解造成情緒低落的原因,並進一步與專家討論如何處理壓力源。

憂鬱防治認知 使用檢測工具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教育推廣副主任戴怡君表示,不少人還是無法正確區辨憂鬱情緒和憂鬱症,不過現在已有多款經過研究驗證、具指標性、可匿名使用的情緒檢測工具,民眾可以透過網站或APP下載、或心理衛生團體索取應用。憂鬱情緒篩檢雖不是診斷,但有三項好處,第一是能及早辨識出有心理疾病困擾、需要協助者,適時能獲得診斷與治療。

戴怡君提醒,篩檢後的結果如需求助專業,建議要盡早獲得診療,根據臨床資料顯示,能在篩檢後三個月內求助專業診療,症狀改善愈明顯。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