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有益巴金森治療 花蓮慈濟研究登國際期刊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帶領相關疾病研究中心團隊,針對本土中草藥的「艾草」進行深入探討,著重於對抗巴金森氏症並發表於綜合與補充醫學領域排名第一的國際期刊《Phytomedicine》(植物醫學期刊)。

根據2021年臺灣健保資料統計,巴金森氏症患者人數共77,428人,而在61歲以上老年人口中,約每一百人中就有超過1人罹病。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帶領相關疾病研究中心團隊,針對本土中草藥的「艾草」進行深入探討,著重於對抗巴金森氏症並發表於綜合與補充醫學領域排名第一的國際期刊《Phytomedicine》(植物醫學期刊)。

巴金森氏症 與2大因素有關

巴金森氏症臨床表現病徵包括顫抖、肌肉僵直以及步態遲緩等,病因涉及腦部黑質緻密部(SNpc)中多巴胺能神經元的退化及異常的蛋白質累積。

且國際最新研究報告發現,在細胞蛋白質尚未堆積前,就已出現自噬機制失調的現象,因此,神經細胞中清除異常蛋白的機制(溶酶體相關自噬作用),在巴金森氏症的發病過程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

艾草用途廣 獲多項研究成果證實

林欣榮院長表示,會選擇「艾草」進行深入研究,起因是慈濟醫療暨創新研發團隊研發出中草藥複方「淨斯本草飲」,先前更於國際知名期刊發表有關多靶點對抗幹細胞老化、減緩神經退化、調控血糖、抑制抗藥性癌細胞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艾草萃取物 助減緩神經退化、老化

根據最新研究成果,黃志揚副院長表示,艾草萃取物具有保護腦中神經細胞的潛力,除了能提升細胞自我清理,還可維持粒腺體的穩定及具抗氧化壓力的效果,有助於減緩神經退化與老化。

於小鼠腦部組織分析證實,飲用艾草萃取物可提升巴金森小鼠腦部鈣離子通道蛋白(TRPML1)、自噬作用標記(LC3B)和存活機制相關蛋白的表達,達到幫助神經細胞清除異常蛋白質累積及提升細胞存活率。

中西醫合療 改善巴金森氏症症狀

艾葉有理氣血、祛寒濕等功效,主用於調經,也會用在也神經強壯劑,所以,這次的研究論文成果也是驗證了臨床經驗。而在巴金森氏症的治療上,林欣榮院長強調,中醫可以透過針灸、用藥,臨床上常見能改善巴金森氏症患者的動作、顫抖的症狀,並且和現行西藥配合治療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