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誤認骨鬆 骨蝕到像月球表面 醫籲:積極用藥可重拾生活

多發性骨髓瘤治療方式多元,新型標靶藥物組合治療成效佳,有助提升生活品質。

長時間背痛不癒,別以為是老化的自然現象,小心可能罹患多發性骨髓瘤。醫師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是血癌的一種,主要跟白血球中的B細胞分化出異常漿細胞有關,癌化漿細胞除了可能會侵蝕骨頭造成骨折及全身骨病變,它也會抑制造血細胞導致貧血,甚至導致腎功能受損。

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老人 侵犯骨頭造成骨折

台中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李典錕表示,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老人,患者平均年齡中位數約65到70歲,主要致病原因跟骨髓中漿細胞不正常增生有關,目前發生原因不明,跟遺傳關聯性也低。由於癌化漿細胞位於骨髓內,容易侵犯骨頭,造成全身多處骨折,一旦長時間不明原因骨頭痠痛,且治療一段時間仍未緩解,就要懷疑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致病。

貧血、高血鈣、腎功能受損 易與老化現象混淆

除了侵犯骨頭,多發性骨髓瘤還會抑制造血幹細胞,造成患者貧血頭暈,稍微爬樓梯就氣喘吁吁。此外,多發性骨髓瘤分泌異常免疫球蛋白,造成腎功能受損和免疫力低下。骨髓瘤漿細胞誘導蝕骨細胞造成蝕骨病變會釋放鈣離子至血液中,進而引起高血鈣症也會造成腎功能損害。由於貧血、腎功能下降、骨頭痠痛等症狀跟老化現象相似,容易讓人誤以為不舒服症狀是自然老化引起,反而會延誤就診治療時機。

▲台中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李典錕

主要以幹細胞移植為主 多種標靶藥物供選擇

多發性骨髓瘤治療方式多元,醫師主要優先評估病患生理條件是否可以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治療」。無法進行移植的病人過往只有化療藥物可用,化學治療容易引發噁心、嘔吐及掉髮等副作用,讓不少患者害怕治療。所幸現在已經有許多標靶藥物組合可供選擇,包括口服免疫調節劑、靜脈注射及皮下注射蛋白酶體抑制劑、口服類固醇、單株抗體等,患者只要好好配合醫囑、規律用藥,不僅存活時間大幅延長,還能跟一般人一樣擁有良好生活品質。

多種藥物合併使用 緩解背痛、使腫瘤指數下降

李典錕主任曾收治一名70歲男子,因長期背痛被當作是骨質疏鬆治療,由於背痛症狀持續2年未改善,男子特地北上就醫,後來確診罹患多發性骨髓瘤。李典錕主任檢查男子的X光影像有全身性骨頭病變,四處可見骨頭被侵襲痕跡,如月球表面般到處都是坑洞,骨頭嚴重變形,男子駝背又有多處骨折,甚至連簡單站立都十分困難。幸好男子在接受口服免疫調節劑、注射蛋白酶體抑制劑及服用類固醇標靶藥物後,困擾多年的背痛問題立刻獲得緩解,不僅能夠坐下站立,腫瘤指數也明顯下降,生活品質大大提升。

一名50多歲因貧血問題就診的患者,平時稍微走路就頭暈,整個人喘到不行,檢查確診罹患多發性骨髓瘤。但該患者竟誤信朋友偏方食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造成急性腎衰竭,被家人緊急送急診。檢查發現男子已出現尿毒症、呼吸衰竭及代謝性酸中毒,醫師緊急安排透析治療才把他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

李典錕主任分享此採用偏方治療的患者經急救恢復意識後,也開始接受口服免疫調節劑、皮下注射蛋白酶體抑制劑及服用類固醇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病情已獲得控制、異常免疫球蛋白指數也下降了,目前正在收集造血幹細胞,準備進行自體骨髓移植手術。

中年人罹病率上升 不明骨頭痠痛、頭暈應就醫

雖然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70歲以上老人,但李典錕主任臨床觀察發現40、50歲以上中年人罹病率也有逐年攀升趨勢,甚至有少數20多歲確診個案。李典錕主任提醒,如果發現不明原因的骨頭痠痛或貧血頭暈、走路爬樓梯容易喘,或腎功能越來越差,經治療仍未緩解,就要懷疑有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檢查方式也不複雜,醫師會先安排抽血驗尿初步檢測是否有免疫球蛋白異常問題,若確認異常才會進一步安排骨髓檢查確認是否罹病。

李典錕主任強調,目前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藥物非常多元,不同以往只有化療唯一治療方式。以前有不少患者一聽到化療就開始擔心噁心、嘔吐、掉髮等副作用而逃避治療,如今,多發性骨髓瘤已有多元標靶藥物組合,患者只要好好配合醫師用藥,就能像正常人一樣重拾高品質生活。

(特別企劃)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