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情緒管理 可增加挫折忍受度

學生自殺案件時有所聞,根據北市自殺防治中心自殺通報資料顯示,十七歲以下學生自殺案件,就較去年同期增加一成之多,進一步分析並發現,學生自殺案件中,近九成學生是因感情或人際關係而自殺;北市自殺防治中心提醒家長,應多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協助青少年學習面對情緒挫折的技巧,可增加挫折忍受度,會是自殺防治最好的開始。
 
根據北市自殺防治中心自殺通報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接獲17歲以下學生自殺未遂或具自殺想法的通報數為92人,較100年同期增加10人,增幅為12%,進一步分析發現,自殺原因中有高達89%的學生是因感情或人際關係因素而自殺,精神健康或物質濫用則佔29%,學校適應或生涯規劃因素則有15%;有57%的學生是同時因兩種以上的原因而採取自殺行為。
 
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副處長杜仲傑表示,自殺案件中,開始出現極少數12歲以下學童有自殺想法的狀況,推測現代學子面對情緒挫折而有自殺想法的年齡層正在逐漸下降;所以,父母應透過平日的家庭親子互動、校園人際互動,協助青少年學習面對情緒挫折的技巧,會是最好的開始。
 
至於家長該如何協助青少年學習面對情緒挫折;杜仲傑指出,父母應培養孩子情緒管理,例如父母在面對孩子抒發情緒時,可以先平穩自己的焦急情緒,以接納的態度讓孩子的挫折情緒有可以抒發的空間,在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波折,父母必須「打從心底」接受孩子必須經歷長大的獨立過程,與承受過程中的跌倒與哭泣,放手讓孩子藉由探索與嘗試中學習抗壓力與增加挫折忍受力,也才能增強孩子面對環境的應對能力。
 
此外,杜仲傑強調,家長更不可輕忽孩子的沈默信息,孩子有時可能會因為發展過程多變的特性而有莫名的自責、羞愧、傷心、罪惡感,及疑問等複雜心情;這些埋在心中的沈默信息是需要從平時的生活中去觀察了解,必要時尋求醫療及心理衛生資源,請專家提供諮詢與協助。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