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溢流性肛門失禁 從改善便秘開始

曾有外傭在照顧老人家時,即使已換過尿布,仍然很臭,經醫生打開尿布檢查,發現老人家的肛門已潰爛,甚至肛門口和直腸所堆積的排泄物硬的像石頭;彰濱秀傳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徐弘表示,患者因長期便秘緣故,導致宿便卡在肛門口,造成擴約肌鬆弛,長期下來,因持續壓迫造成肛門口膿瘍,甚至潰爛的現象發生。
 
喪失行動力的老人家或長期臥病的病人較易有溢流性肛門失禁的症狀,主要是因前端的糞便未順利排出,堵住後端新的排洩物,造成只能隨腸腔溢流出來,當越堵越滿時,即使勤換尿布,也無法改善臭味甚至潰爛的問題。
 
臨床上,嚴重到肛門口膿瘍的患者並不少見,因老人家腸道功能的退化,如果又少吃纖維的食物、少喝水,加上無法運動等因素,就容易有便秘症狀出現,當便秘已有2、3天,就要想辦法排便,包括可藉由瀉藥或灌腸等藥物來協助;徐弘提醒,要注意避免長期依賴藥物,不但用藥效果會越來越差,甚至也會影響腸子的蠕動能力,萬一肛門口被硬的排洩物堵住,光靠灌腸也很難解決問題。
 
台灣進入老人社會,此問題會越來越廣泛;徐弘說,應要多提醒年紀較長者要多喝水、且注意飲食攝取的均衡,協助老人家養成運動的習慣,才能有助於排便,避免溢流性肛門失禁等問題發生。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