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聽損是常見的臨床問題,在台灣,每1000位新生兒中,有大約3至4位有中重度聽損問題,不僅影響語言發展,還會影響就學及社會適應能力,早期診斷治療即早復健對患者未來成長非常重要。
「兒童聽力守護計劃」 未來有望一條龍全面顧聽損兒
隨著雙耳重度兒童聽損治療納入健保,台大醫院兒童醫院也在社福資源注入下,開始人工電子耳植入手術。2017年底,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更捐贈台大兒童醫院300萬,成立了「兒童聽力守護計劃」。
今年(2019),兒童慈善協會再度捐贈了150萬元,讓台大兒童醫院得以深耕聽損兒童照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吳美環指出,台大醫院兒童醫院將投入更多人力及經費,發展一條龍治療模式,納入所有台大醫院接受聽損評估的兒童個案,提供完整聽能及語言復健的訓練。
大腦皮質聽覺誘發電位 揪聽損兒不錯過
兒童慈善協會理事長洪珮珮表示,協會在民國87年開始就成立了音樂律動班,目前在北中南東共有35個班級,有近200位小朋友參加。聽損兒一直以來,受限於聽力復健及後續語言發展整合,在「兒童聽力守護計劃」啟動後,促使兒童醫院聽力評估及基因檢測有所成長,並添購了「CAEP大腦皮質聽覺誘發電位」儀器,有助於更精準診斷。
台大醫院兒童醫院耳鼻喉部吳振吉醫師解釋,傳統檢查主要是評估中耳和內耳的聽神經,而「大腦皮質聽覺誘發電位」主要評估腦幹神經核,小朋友會戴上耳罩,並給予音源刺激,聽到聲音後,透過頭皮上的貼片記錄大腦反應,進而更精準量測到小朋友是否有聽損問題。
次世代定序基因資料庫 基因檢測效率UP
兒童聽損問題中,60-70%取決於基因,其餘則可能因為病毒感染、發育問題所致。台大醫院兒童醫院引進最新的「次世代定序」聽損基因檢測平台,吳振吉醫師表示,常見基因檢測只能找出30-40%的基因變異,採用次世代定序基因平台,能把檢測準確率提高到5成以上。
吳醫師說,目前已針對200名聽損兒童家庭,找出最重要的30個聽損基因,這結果能用於未來病患基因篩檢,也成為聽損基因資料庫的一部分,未來也將結合人工智慧,開發出更精準有效的基因檢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