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腦轉移昏迷 肺癌標靶治療後清醒

癌症雖然可怕,但只要不放棄治療,就有希望!有一名帕金森氏症患者不幸罹患肺腺癌,因出現腦部症狀昏迷,原以為是帕金森氏症惡化,打算就近至雙和醫院安寧治療。但該院胸腔科主任李岡遠評估可能是肺癌腦轉移,經使用EGFR標靶治療,不到幾天,患者就轉醒說話,控制病情已逾1年。李岡遠主任表示,EGFR標靶藥物不僅有助於對肺癌腦轉移的治療,也是美國指引推薦EGFR突變肺腺癌第一線藥物,可兼顧患者生活品質。

晚期肺腺癌基因突變多 標靶治療為首選

目前肺癌藥物包含化療、免疫治療和標靶治療。李岡遠主任說明,肺癌若無法開刀根治,標靶藥物是帶有特定基因突變病人的優先選擇。所謂標靶治療是透過藥物,阻斷造成癌細胞的「驅動基因」訊號,這些突變基因與腫瘤生長、轉移有關。尤其亞洲肺腺癌患者高達一半具有EGFR基因突變,若基因檢測吻合,標靶治療短期內有明顯成效。

標靶藥物如何選? 療效、副作用和價錢

EGFR標靶藥物已發展至第三代,至於治療肺癌該如何選擇?李岡遠主任分析,在不考慮價錢下,「療效」和「副作用」是關鍵。因為標靶治療肺癌患者已無法開刀根治,治療目標是控制腫瘤成長、盡可能活最久,目前標靶藥物療效都不錯,但都有抗藥性的問題。傳統一、二代藥物平均治療1年後(因人而異),腫瘤容易出現抗藥性,尤其一半的病患是T790M突變,治療會因而失效,對患者心理衝擊很大。

至於藥物副作用則是越小越好,讓肺癌患者能正常上班、照顧家庭。他提到,傳統化療效果有限,病人需要容忍與化療相關包含疲倦和白血球降低的副作用,標靶藥物較沒有上述副作用的困擾。但不同標靶藥物的副作用程度有異,一、二代藥物常見胸、臉等處皮疹,多手指腳趾甲溝炎等皮膚症狀,以及腹瀉、肝毒性。這些副作用雖不致命,但標靶治療患者活得久,長期會使人痛苦、不敢出門,生活受限。

新的EGFR標靶藥物也有相關副作用,但機率較低。不過目前新的EGFR標靶藥物仍屬自費,平均每個月要13-20 萬,建議肺癌病人和醫師討論合適治療。

肺癌腦轉移 EGFR標靶藥物效果佳

對於肺癌治療,化學結構經過改良的EGFR標靶藥物,可克服抗藥性問題和減少部分副作用發生的機率。李岡遠主任指出,新改良的藥物對於常見EGFR突變受體結合更精準,對產生抗藥性突變受體也可結合,延續療效,也較少攻擊到正常細胞的EGFR受體,避免出現皮膚、腸道副作用。

另外,近一半患者後續肺癌腦轉移,可選擇較容易穿透血腦障蔽的標靶藥物。他舉上述帕金森氏症患者為例,腦轉移很難在傳統影像檢查中排除,使用標靶藥物後,病情好轉眼睛可動、一個禮拜醒來,情況越來越好,雖然患者因帕金森氏症坐輪椅,但精神很好,已考慮復健。

離開診間就當正常人 既要治療也要兼顧生活品質

李岡遠主任提到,針對EGFR突變肺腺癌,美國治療指引已建議第一、二、三代EGFR標靶治療皆可作為第一線藥物,適當的治療與控制疾病,可延長總體存活率.目前尚有許多研究仍在追蹤,等待最後結果。針對許多患者遵循健保,先以一、二代標靶治療,出現抗藥性後再銜接第三代標靶,就像標靶治療代代相傳;他說,這也是一種方式,但並非每個人產生的抗藥性後,都有機會銜接第三代標靶,患者可與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以長治久安為目標。

「離開診間你就是正常人,要有好生活。」李岡遠主任常告誡患者,現在藥物進步快、選擇複雜,如果被診斷肺癌晚期,不用灰心,建議基因檢測,仍有好藥可用,並多吸收醫療資訊,與醫師溝通治療,一定能兼顧療效與生活品質,有機會恢復正常生活 。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