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九大氣質 聰明教養你的孩子(上)

有的孩子從嬰兒時期開始,吃飯睡覺都很正常、很少哭泣、經常笑咪咪的,帶到這樣的孩子家長都會很輕鬆開心;有的孩子動不動就哭鬧、活動量大難入睡、愛生氣,遇到這樣的孩子家長帶起來比較辛苦。
 
事實上,寶寶一生下來就擁有天生的氣質,說的更直接一些,這就是所謂的個性,孩子日後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是由天生的氣質、父母的教養方式以及後天的環境三者交互影響形塑而成,天生氣質沒有好壞之分,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天生的行為特質,才能給予適配性的教養方式。

「九大氣質」的概念
寶寶一出生就帶著自己天生的氣質與個性來到這個世界,我們常聽聞嬰幼兒有「九大氣質」面向,弘光科技大學附設幼兒園教保組長吳淑美指出,孩子一出生就擁有對內外在刺激自己一套的行為反應方式,目前有九個項目可以來觀察寶寶天生的氣質屬於「磨娘精型」或是「好帶型」。

(1)活動量:是指一天中孩子表現出活動節奏快慢和活動頻率多寡,有的孩子睡得少愛活動,對安靜的家長來說就會覺得難帶,但若家長與孩子的頻率相同就會覺得好帶。

(2)規律性:規律性高的孩子不論大小便、吃飯、睡覺都會有固定的時間,但有的孩子何時吃飯何時睡覺都可,不一定要在固定時間進行。

(3)趨避性:也就是對於新的事物孩子的反應是很快接受或是退縮,有的孩子總是充滿好奇想去探索但有的孩子接受度低會退縮、不願嘗試。

(4)適應性:這是孩子適應新事物所需花的時間。

(5)反應強度:反應強的肚子餓或得不到想要的玩具會大哭大鬧,情緒和需求容易被察覺,反應弱的即便需求得不到滿足也是小小聲的哭或是自己悶悶不樂。

(6)情緒本質:有的寶寶天生就笑咪咪,是個好脾氣的孩子,有的則經常是一張氣呼呼的臉就會被歸類為壞脾氣。

(7)堅持度:孩子遇到困難阻礙時有的會堅持做下去,有的則很容易輕言放棄,堅持度高的孩子在哭鬧時也會持續較長的時間很難安撫。

(8)注意力分散度:這個項目指標高表示寶寶容易分心,指標低則是個注意力集中的寶寶。

(9)反應閾:這個項目主要是觀察寶寶受外界刺激時多大的強度會被影響,有的寶寶是稍有聲響就會驚醒,有的則是再怎麼吵都可以繼續安穩的睡覺。

先天氣質沒有好壞分別
先天的氣質沒有好壞之分,當孩子年紀還小時接觸的人事物較少,先天擁有的氣質較不會對其人際相處發生困擾,但孩子年紀漸長,需要進入團體與多人互動時,有些較負向的氣質就必須做些微的調整,以免因此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連帶影響其自信心。

吳淑美老師曾經帶過一個班級(從小班帶到大班),在孩子大班時幫每個孩子(約17位)做過先天氣質的評量,老師寫一份、家長寫一份,並做出曲線圖比較後與每個家長約談找出中間的落差點,再調整教養方式,以下就是她觀察多年每個氣質面向常讓家長困擾的問題,並提供家長對應方式。

活動量
每個人的生活節奏都不同,通常家長會覺得困擾,往往是因為媽媽是急性子但孩子卻是慢郎中(或是剛好相反),這就是衝突點,這個項目只要家長了解孩子的特性做些調整就可解決。

例如活動量大的孩子就常帶他去公園、廣場等可盡情奔跑、發洩精力的地方,需要安靜的場所像是美術館去的次數可以少一點,準備出發前可以先告知孩子等一下要去的地方不可以跑步、不可以大聲說話,行前教育完成到了美術館,停留的時間可以先從20分鐘開始,孩子表現好給予稱讚,下次時間可拉長到25分鐘,慢慢漸進。

活動量少的孩子通常動作也會慢一點,家長要有耐心等待孩子,別的孩子可能做一個動作需要幾分鐘,慢動作的孩子則需要5至10分鐘,家長要有給孩子長一點時間動作的心理準備,此外,可以營造活動環境,常帶孩子出門、陪伴孩子、引導孩子玩,久而久之孩子會逐漸願意玩、願意嘗試,活動就可以再多增加一些。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