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大森 搜尋結果:共 5 筆
-
胰臟癌治療新希望 醫籲患者妥善運用健保資源積極面對
胰臟癌患者多初診即晚期 化療有新進展胰臟癌為人所知死亡率極高,患者多為50-60歲族群。除非長在胰臟頭部造成黃疸症狀,或有背痛、上腹痛的症狀,否則很難察覺,許多人初診就是晚期。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暨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宗指出,晚期胰臟癌通常易有肝臟或週邊大血管轉移,這時要採取積極性的...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2020-12-29 -
突破胰臟癌治療瓶頸! 1+1化療助爭取存活
現年58歲的李先生,於7年前確診為胰臟癌第四期,且轉移至腹腔與肝臟,原先醫療團隊預估最多僅有半年的存活期,沒想到在持續地接受化學治療後,時間一轉眼過了7年,當時讀高中的孩子也研究所畢業、生兒育女,患者積極接受治療,為自己爭取了更多與親人相伴的時光。轉移性胰臟癌 化療能明顯改善症狀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2020-12-02 -
胰臟癌診斷死亡率95%?他積極化療存活逾7年 醫籲積極治療
58歲的李先生,7年前確診胰臟癌第四期,轉移至腹腔與肝臟,醫療團隊預估僅有半年存活期,沒想到在積極化療下,為自己爭取了更多與親人的相伴時光。一轉眼就7年,當時唸高中的孩子也已經生兒育女,病情仍受良好控制。胰臟癌早期難察覺 症狀讓人跑錯科易延誤就醫台灣胰臟醫學會理事長暨桃園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葉大森表示...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2020-11-30 -
「癌王」悄然無息 胰臟癌每年40萬人喪命
胰臟癌初期難發現,八成已是晚期!台灣胰臟醫學會葉大森理事長表示,胰臟癌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陳立宗所長表示,服用精準藥物前,先找到是否具有特定基因突變是精準治療的第一步。提醒民眾平時有腹痛、體重減輕等症狀,應提高警覺就醫檢查,與醫師討論基因檢測的可行性,...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 2020-11-24 -
化療合併免疫療法 延長消化器癌症存活期
日前牛樟芝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其實,癌症病人藉由輔助性化療抑制術後腫瘤復發,針對胃癌化療合併免疫療法,已可獲健保給付一年。根據林口長庚醫院進行的臨床研究發現,第二、三期胃癌病人,在手術切除後合併使用免疫調節劑(polysaccharideK,簡稱PSK),五年存活期達40%,可有效提升病人生活品質。&...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 2013-07-10